当前位置:首页诗人清代钱载
钱载

钱载

[ 清代 ]

钱载(1708—1793),字坤一,号萚石,又号匏尊,晚号万松居士、百幅老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朝官吏、诗人、书画家。乾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上书房行走,《四库全书》总纂,山东学政。官至二品,而家道清贫,晚年卖画为生。工诗文精画,善水墨,尤工兰竹,著有《石斋诗文集》。为乾嘉年间“秀水派”的代表诗人。 ► 钱载的诗词

人物生平

家族渊流

钱载本姓何,先祖为贵四何府君,居海盐之甘泉乡,明洪武十四年(1381)以养马不报迁戍,其子何裕交付一钱府君抚养,遂改姓钱,后迁秀水。为钱载高祖,钱嘉征曾抗击魏党,此事钱载有记:“崇祯初,先公侍御以诸生伏阙劾魏党,疏云:‘读圣贤书,传家惟忠孝二字。’”钱嘉征后选授松溪知县,旋擢山东道监察御史。其清廉奉法,不畏权势,恪守忠孝的品行对钱载有很大影响。到钱载父辈,家道渐落。钱载父为钱炌。钱载在《诰赠通奉大夫提督山东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国子监生钱府君神道碑铭》对其父有所描写:“府君之久客京师也,不能以有所合于时,归而复应庚子(1720)省试,乃决意仕进,以安其贫。所居回溪草堂,秋雨塌老屋数间,欣然曰:‘隙地数弓可以种吾菊。’平生心慈口直,面折人过而其人事后相见极欢。早起常遍于同居诸从之厨,还曰‘举炊矣’。而府君之有无,一以待于我母夫人。草堂破书数柜,教其子以潇洒不群,倜傥有远志。尝曰:‘不事家人生产,学者以治生为急,是二说者,宜何从?吾盖不得而兼之矣。’”

求学生涯

康熙五十二年(1713),钱载始至曾叔祖钱纶光家,拜见钱纶光妻陈书,“始见太夫人画”,陈书“画尤工,山水、人物、花草皆清迥高秀,力追古作者”。陈书的画艺给钱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雍正七年(1729)钱载参加乡试落榜后,始临摹陈书画,并自出新意,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云:“(钱载)工花木兰竹,得南楼老人(指陈书)传,以水墨名家著……余藏有墨笔玉兰大帧,简淡古雅,不假雕饰。”指出钱载画法源于陈书,具有“简淡古雅、不假雕饰”的特点。陈书尤重钱载,曾命载授其孙钱汝鼎、钱汝诚书。

钱载七岁时,从舅朱修永送其至章家学塾读书,次年转至彭家学塾,塾师为曹檟。曹檟通五经,主理学。钱载在曹檟的教育下,很早就接触了理学。康熙五十七年(1718),载父钱炌自京师归,亲授载学业。钱炌深受陆奎勋朱彝尊的影响:“大夫学举业于陆堂陆先生,讲经学于竹垞朱先生。”在钱炌言传身教下,陆奎勋、朱彝尊思想对钱载有所影响。钱炌还经常提及范仲淹置义田以赡族人之事:“康熙戊戌(1718)大夫归自京师,油灯夜坐,始闻与先夫人愿仿文正范公义田赡族,自后常常言之。”钱载此后亦认识到了添置义田的作用:“前此轮直,既岁收,所入三股均分。岁凶则有米者让无米者。后此其仍择贤,两岁一更。先纳国租,后分家米。岁丰,即人多难足,亦米少,必均矣。”设义田可“纳国租”,亦可助无米者,可谓益国益家。雍正五年(1727)钱载拜师桑调元。桑调元主理学的思想对钱载有较大的影响。

雍正三年(1725),钱载与朱沛然、陈向中、祝维诰王又曾定交。其经常集会,曾合五家诗钞为一集曰《南郭新诗》。钱载还与汪孟鋗汪仲鈖兄弟、万光泰朱休度诸锦金德瑛等交往,谈诗治学,形成诗歌创作上有共同创作倾向的流派——“秀水派”。

仕宦生涯

雍正十年(1732),钱载娶同郡安桥张氏为妻。三年后,浙江总程元章保举钱载参加来年博学鸿词科,次年钱载北上京师应试,不中。载为一介书生,无营生能力,家境日窘,为减轻家庭负担,载曾至德清授课。家庭重担全落在其母朱夫人身上,因劳累成疾,朱夫人卒于乾隆六年(1741),六年后,父丧。父丧百日,载入京师拜见从叔祖钱陈群,陈群为钱纶光子。不久随陈群南下至南昌,始识蒋士铨,从此结下深厚友情。乾隆十四年(1749),载同蒋溥随驾出塞,归后介福嵇璜荐载以经学补教习。次年,载考取八旗教习。

乾隆十七年(1752)三月,载中顺天乡试。八月参加会试,庭对中二甲第一名,改庶吉士,年四十五,实属不易。对此,钱陈群在《喜闻从孙载南宫捷音即次诚儿韵》有言:“琢成楮叶廿年迟,著论韩公伸纸时(自注:今年钦命题即廿年前载中副车题也,与退之《不二过论》题相类)朵殿争看和氏璧,琼筵笑插菊花枝。云边独鸟终先到,涧底寒松受晚知。华国文章从此大,二厅风月属经师。”对钱载中进士前的境况和钱载的才能做了肯定。总的来说,钱载的仕途生涯是比较顺利的。乾隆对其比较优渥。钱载曾多次充乡试、会试考官,曾奉命祭告陕西、四川岳渎及历代帝王陵。官至礼部侍郎。乾隆四十八年(1783),以原品休致。

但是,钱载仕途生涯也时有波折。最著名的一次是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钱载祭告陕西、四川岳渎及历代帝王陵归来后,奏考尧陵应在平阳,不应在濮州。此论一出,引起轩然大波。“经大学士、九卿议驳” 后,钱载依旧坚持上奏,其在《再陈尧陵摺》中言:“切臣遵旨次第查考尧陵,考得平阳之尧陵属实,濮州之尧陵属虚。敬谨具摺覆奏。奉旨:大学士、九卿会同该部议奏,钦此。礼部主稿议驳,覆奏奉旨依议,钦此。臣自应默息,何敢复陈。但臣原奏只辨尧陵之有无,并未尝敢一字涉及改祀之处,然即此一事之议,礼教攸关。臣敬谨再奏……”

但钱载的奏折再一次遭到严斥:“钱载本系晚达,且其事只是考古,是以不加深究。”并给出了大量理由驳斥钱载之说。钱载本意只是“辨尧陵之有无,并未尝敢一字涉及改祀之处”,正如乾隆所斥那样,“其事只是考古”,那乾隆何以如此大动干戈?因为“乾隆元年,以山东巡抚岳濬奏,自东平改祀濮州”,如果依钱载言,那么说明以前乾隆所祭尧陵为误,因此钱载此说被斥难免。此为其一;其二,乾隆从维护统治出发,对于因此事可能引发的危机作了详细考虑:“若遇朝廷政治,亦似此哓哓不已,朕必重治其罪。即如明季诸臣,每因遇事纷呶,盈庭聚讼,假公济私,始则各成门户,继且分树党援,以致无益于国政,而国事日非,不可不引为炯戒!”

清苦晚年

乾隆四十八年(1783),钱载以原品休致。归田后,钱载生活渐贫,以卖画为生,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中有记:“丙辰(1736)召试者二百余人,今五十五年矣,存者惟钱萚石阁学,与余两人耳。庚戌(1790)五月,相访嘉禾,则已中风,半身不遂;年八十有三,犹能醰醰清谈。家徒壁立,卖画为生,官至二品,屡掌文衡,而清贫如此:真古人哉!”但钱载不以贫为然,寄兴山水之间,自得其乐。祭祖立义田,以赡族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卒于乡,年八十六。

猜你喜欢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日长简仲咸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罇。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无衣
先秦佚名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忆故人·烛影摇红
宋代王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从军诗五首·其一
两汉王粲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

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

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

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

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

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

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犂。

孰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清平乐·留人不住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定西番·海燕欲飞调羽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拢。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登西台恸哭记
宋代谢翱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