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清著名藏书家、文学家、金石收藏家。字素伯,一字茞畹、香草,号南涧。山东益都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三十四年(1769)授广东恩平、潮阳知县,官广西桂林府同知。以清廉强干著称。好学不倦,以藏书知名。齐鲁间藏书家,自李开先、王士禛后,他以搜罗乡邦文献为己任,贮书数万卷,皆加校雠。遇有异本,挥汗借抄,不以为苦。每到京师,闲暇之日必至琉璃厂书肆观书,遂著有《琉璃厂书肆记》一文。该文详记东西“二酉堂”、“聚秀堂”、“兼古堂”、“文锦堂”等30余家书铺,对考察和研究清中叶北京出版事业源流变迁,具有较高参考价值。曾向纪昀借书抄录,所收之书,藏于“竹西书屋”、“大云山房”、“训厚堂”中。编有《所见书目》、《所闻书目》,皆详序列卷次,标其刊抄年月。所藏之书,都亲自雠校。收藏宋本、影抄本十数种,与当世知名学者如翁方纲、戴震、邵晋涵、周永年、钱大昕等交往甚密,尤为纪昀所赏识。先后校刊图书数十种,藏家视为珍善本收藏。去世后,翁方纲、钱大昕等为之作墓表和墓志。其藏书章有数十方,主要有“素伯”、“李生字曰香草”、“青州东廓李氏藏书”、“管窥轩藏书印”、“左经右史”、“拙斋先生伯子”、“敦修堂”、“人当风雨散,花到别离开”、“辛巳进士”、“李静叔之伯兄”、“与朋友共”、“竹西书屋”、“南涧居士”、“繁露山长”、“空读南华第二篇”等。购藏金石颇富,撰著金石学著作数种,有《粤西金刻记》、《山东元碑录》、《粤谚》、《恩平》、《潮阳》、《桂林》等30余种。刊刻的有《岭南诗集》、《南涧文集》、《南北史考略》、《国朝献征录》、《易篑记》、《青社拾遗》等。
清末叶昌炽在《藏书记事诗》中,咏叹李文藻藏书的诗句云:「所见所闻所藏弆,发凡真有著书才。安知散帙非全帙,赶庙驱车日又来。」前面两句「所见所闻所藏弆,发凡真有著书才」,意指李文藻对于书籍的访购与收藏,证明他有著书的天份;而后面两句「安知散帙非全帙,赶庙驱车日又来」,则是描写李文藻在北京城访购书籍时的狂热与执着。李文藻的〈琉璃厂书肆记〉一文让他名传于世。清末名士李慈铭评论该文:「〈琉璃厂书肆记〉一首,颇足见当日文物之盛,亦将来考都门掌故者所当知也。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