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人清代刘凤诰
刘凤诰

刘凤诰

[ 清代 ]

刘凤诰(1761年-1830年),字丞牧,号金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观泉村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进士胡长龄榜第三人(文探花)。乾隆称刘凤诰为“江西大器”,更多的人称他为“江西才子”。著有《存悔斋集》三十二卷、《五代史记注》七十四卷、《江西经籍志补》四卷等。刘凤诰在乾隆年间被封为太子少保,担任过吏、户、礼、兵四部的侍郎,又称卿贰;刘凤诰为乾隆探花,曾任湖北、山东、江南主考官和广西、山东、浙江学政,权衡选拔文士,名声远播。1821年(道光元年),因病呈请回家调理。1830年(道光十年),病逝于江苏扬州。 ► 刘凤诰的诗词

人物生平

刘凤诰,字丞牧,号金门,一号无庐,又号旧史氏,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人观泉村人。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出生。早年丧母,好学不倦。刘凤诰幼年聪慧过人,有“江西大器”文誉之名。

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举人。

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贡士殿试,刘凤诰作文迟缓,黄昏尚未完卷。监试大臣照规矩要收回试卷,结束考试。在场的礼部尚书常青说刘凤诰书法秀劲,特许他完成终篇,命令点起蜡烛为他照明。这一年,殿试御赐刘凤诰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京察大考,刘凤诰获二等,破格授为侍读学士。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刘凤诰以侍讲学士出任提督广西学政。

1799年(嘉庆四年),刘凤诰丁父忧,三年服满,回京,任《乾隆皇帝实录》纂修官,补侍读学士。次年,外任湖北乡试主考官。

1801年(嘉庆六年),刘凤诰为国子监祭酒,太常寺卿,《乾隆皇帝实录》副总纂,纂国史。出任山东乡试主考官,又任山东学政。他上疏谢恩,嘉庆帝口谕:“衡量文章,选拔士才是你的专长;整饬士风,使山东归于雍正年间文风,是特别重要的事;至于年景好坏,官吏是否贤良,都要直接禀告,别隐瞒不说;以上事情要仔细、得当地处理,努力吧!”

1802年(嘉庆七年),刘凤诰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同年,刘凤诰上奏:济宁州属金乡有个童生作为皂役的曾孙,违例冒考,已被揭发,而知县汪廷楷不详查,又准予送州考;而知州王彬又不按控告去审清,将此童生扣下来,导致人心不服而罢考。嘉庆帝准奏,下令将知县革职,交巡抚秉公审明处理。不久,给事中汪镛上奏:承审官员将原告刑讯逼供,武生李长清到都察院控告。由于刘凤诰曾对此事上奏过,就让他继续查实再奏。刘凤诰察明真相,上奏:承审官庇护被告,却将原告刑问,并且株连多人;对知县不革职问罪,反而借口灭蝗,让知县回县对原告报复。嘉庆帝命令由刑部侍郎处理,同时,也指责刘凤诰未及时早报。迁刘凤诰任兵部右侍郎,后又升为左侍郎。

1804年(嘉庆九年),刘凤诰充任实录馆副总裁。而后,因参劾、奏疏不实,经部议,被降级调用。蒙嘉庆帝恩赏,补授内阁学士兼实录馆总纂。

1805年(嘉庆十年),刘凤诰因擅自误删实录条款,被降一级留任。

1806年(嘉庆十一年)5月,刘凤诰又升任兵部右侍郎,充实录副总裁。10月,调任吏部右侍郎。

1807年(嘉庆十二年),《乾隆皇帝实录》告成,刘凤诰赏加太子少保衔,时人誉为宫保刘金门。同年八月,以吏部侍郎外任江南乡试主考官,提督浙江学政。刘凤诰取士注重经术,一改以往空疏的陋习。刘凤诰与吏部尚书一起上奏:翰林院与各衙门告病销假制度大不相同。此事经大学士董诰查证会典,完全一样。因此,刘凤诰受到嘉庆帝责怪而降级留任。后来,又因胡乱为纳脏的罪臣作保而降三级留任。

1808年(嘉庆十三年)秋,浙江乡试时,刘凤诰由于替代巡抚阮元监临考场,并对考生徐某有“徇情”事,违背刑律,十月遣戍黑龙江。刘凤诰遣戍到黑龙江后,被安置在齐齐哈尔。因刘凤诰盛名早著,上自黑龙江将军斌静,下到一般吏卒,“咸宾敬之”。与银库主事、满族学者西清尤相交厚。

1810年(嘉庆十五年),西清写成《黑龙江外纪》,刘凤诰为之作序,指出该书“体务见大,事取传信,不作无益。”与流人程煐、戴襄谷等人也过从甚密,诗酒唱和。

1812年(嘉庆十七年)夏秋之交,刘凤诰曾代斌静写了《钦颁御制南苑大阅诗墨刻谢折》。嘉庆帝颙琰披阅《谢折》,断定非斌静手笔,对近臣道:“此刘凤诰笔也。”并说:“其文愈胜昔,可谓穷苦始工也!”

1813年(嘉庆十八年)初,刘凤诰奉斌静命,办理墨尔根城迁奴武装起义案,为墨尔根副都统明德讦为有“教供情事”。但清廷派员审查,发现凤诰本人并无私弊,未予惩处,并于同年五月将其赦归。

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刘凤诰归乡后,以编修被起用。

1821年(清嘉庆二十五年,宣宗道光元年),刘凤诰因患目疾,赴扬州就养。

1830年(道光十年)正月,刘凤诰病逝于江苏扬州,终年70岁。

后人在江西萍乡源陂刘氏宗祠悬联:“宫保酬庸,吏、户、礼、兵卿贰;鼎魁通籍,楚、齐、吴、越文衡。”此联概括了刘凤诰的一生,刘凤诰被封为太子少保,担任过吏、户、礼、兵四部的侍郎,又称卿贰;刘凤诰为乾隆探花,曾任湖北、山东、江南主考官和广西、山东、浙江学政,权衡选拔文士,名声远播。

轶事典故

巧对对联

刘凤诰以才学超群,被主考列入向皇帝推荐的前十卷名单,呈送皇帝御览。乾隆帝听了殿试读卷官读过试卷,对刘凤诰的才学十分赞赏,便传刘凤诰面试。等到乾隆帝向刘凤诰脸上一瞧,一时却怔住了。为什么?原来这位刘凤诰其貌不扬,尤其明显的,他是个独龙眼。乾隆皇帝心想:若要取他,这独眼实在难看;若不取他,百官又要笑我以貌取人。他沉吟了半晌,便对刘凤诰说:“朕要当面考考你,你若果真才学超群,朕定然点中你;若才学平平,你就休怪朕无情了。”“臣遵旨!请陛下命题。”刘凤诰答道。乾隆帝就说:“好!我这里出个上联,你要对上下联。”接着便口中念道:“独眼不登龙虎榜”刘凤诰听了后,心想,你皇上也要以貌取人。他稍一思索,立即对上:“半月依旧照乾坤”“好!对的贴切,口气不小,我再出一联你对。

又出一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汉?”才华横溢的刘凤诰当即应对:“春牡丹,夏芍药, 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一个以“东西南北”四方星宿巧出奇题,天子天象,气势不凡,一个用“春夏秋冬”四季名花应对,尤其后三字的“探花郎”一语双关, 令人击掌赞叹。乾隆帝一听,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韵律和谐,不禁龙颜大悦。哈哈大笑地说:“好!朕成全你。”朱笔一点,刘凤诰就被录取为一甲第三名探花。

1796年(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乾隆举行内禅大礼,嘉庆登上皇帝位,尊称乾隆为太上皇帝,训政。据传,嘉庆为太上皇祝寿,令刘凤诰以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朝年号缀联。刘凤诰作了一副插嵌格对联:“顺天康民,雍然乾健嘉千古;治国熙物,正是隆恩庆万年。”五朝年号有规则插入联中,天衣无缝,甚是贴切,一时传为佳话。

发配边疆

1809年(嘉庆十四年),御史弹劾刘凤诰以学政代办监临,到考场号房为考生讲试题,还为生员印用联号,一旦中式就向监临考官行贿。此事情况是这样的。1808年(嘉庆十三年)恩科,当时,刘凤诰正以吏部侍郎在浙江督学。有个出身盐商的学务官员,为自己的儿子能中举,贿赂所有主持乡试的官吏。正遇上浙江巡抚阮元上奏,请让刘凤诰监考,于是,在考前将应试的二篇文稿呈给刘凤诰修改,予先拟定这个官员的儿子高中榜首。不料此事露馅,众考生议论纷纭。没等揭榜,考生们已在抚署贴出了中式名单,案揭两边有对联:“监临打监军,小题大做;文宗代文字,矮屋长枪”。主管官员害怕了,赶紧削掉了那个行贿考生的名字,但事情已经传开了。刘凤诰的仇家将此事上报朝廷,刘凤诰慌了手脚。忙跑到存卷库去,求管库的库丁将自己改的罪证销毁,应承给库丁一万两银子。可是库丁说贪财利的人都是为了妻子儿女,自己独身一人,要那么多钱何用;另外,自己已经快60岁了,犯不上以身试法。刘凤诰又将应承的银子增到十万两,库丁就是不敢。结果,按律例,将刘凤诰和那个行贿的学务官员一起被发配边关戍边了。后来经部查证,刘凤诰实属未接受财物,以枉法拟发配伊犁。嘉庆帝谕旨中有这样的话:“乡试士子,系由学政录送入闱,刘凤诰本当避嫌,何以辄将监临之事,交伊代办,已属非是,何以近科秋闱,竟违祖训,仍有以学政监临者。” 嘉庆帝认为敢在科场讲人情、用联号,发配伊犁处罚尚轻,命刑部复议。考虑伊犁比较繁荣,改发配黑龙江戍边效力。巡抚阮元被拉去接受诘问,还得禀报皇帝,最后阮元也以徇私包庇被夺官。刘凤诰遣戍四年,到嘉庆十八年获释回京。嘉庆二十三年,嘉庆帝下谕:刘凤诰纂皇考实录有微劳,学问也可以,恩赏编修,来京供职。刘凤诰再次被起用为编修。不久,刘凤诰眼病复发。

人物成就

综述

刘凤诰在史学上贡献很大。作为彭元瑞的弟子,刘凤诰在彭元瑞去世前完成《五代史》前十四册的基础上,他又完成了五十八册。刘凤诰对《五代史》先后三次易稿,他一天呕吐黑血如墨,终于完成了为《五代史》作注。不久,刘凤诰就去世了。赵慎畛曾在会稽见到他的手抄残稿,六册十二卷,稿用墨笔,涂改、注释用丹黄笔,书写用端正楷书,点画皆遵照《康熙字典》。刘凤诰历经二十年之久,完成了这部很有史学价值的史书。他的嗜好,也是他的长处就是对古文的研究,能博古通今。他也擅长诗歌,以唐朝杜甫为宗师,文才澹雅。自从刘凤诰入词馆就主持编著,虽然屡次遭谴责、贬谪,还是得到儒生宽恕,主要是他考稽古籍的荣誉,世上罕见,无与伦比。

所作塞外诗,“豪宕奇崛,盖得山川之助也”。塞外风光、民俗、物产、史迹,其诗中均有反映。嘉庆五年(1800年)在布特哈出土朵颜卫铜印,曾一咏再咏。其他如《炕五十韵》、《黄豆瓣儿曲》、《放鹰行》、《龙江杂诗》、《塞上杂诗》、《蒙古塞宴赋》等,都是当地物产风土及历史地理实录,是考边事者所必取资的“史诗”,也是研究黑龙江史,乃至东北史的一份珍贵文献。

著作

著有《存悔斋集》三十二卷、《五代史记注》七十四卷、《江西经籍志补》四卷、《杜工部诗话》等。

参与纂修《高宗实录》。

对联

刘凤诰出口成联的故事,在萍乡民间传为美谈。他所作对联,亦庄亦谐,亦雅亦俗,亦情亦理。如石观前神庙戏台联:“铁锤是铁,铁砧也是铁,铁锤打铁砧,还是铁打铁;做戏是人,看戏亦是人,台下看台上,又是人看人。”石观前帝钟岩神庙戏台联:“聚首观前人,善恶攸分报不爽;留心听古调,金石相应韵自清。”油榨房联:“生意原在撞;发财本要尖。”据传,刘凤诰点为探花归家,萍乡民众欢欣鼓舞,社会名流设宴于兴贤庄(即后之文昌宫),宴后,请刘凤诰书联于文昌帝君神座前。他挥毫泼墨书上联:“帝乃诞敷文德”。在场者均认为引用古书中的句子赞颂文昌帝君实在得当,而续配下联则有难度了,个个拭目待之。刘凤诰胸有成竹,不假思索,运笔又书:“天之报施善人。”这又是借用《史记》中的句子。满座惊叹刘凤诰学富五车,才思敏捷,集句巧妙,切合实际。呼应了人称刘凤诰之父为刘善人。

猜你喜欢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日长简仲咸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罇。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无衣
先秦佚名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忆故人·烛影摇红
宋代王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从军诗五首·其一
两汉王粲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

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

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

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

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

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

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犂。

孰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清平乐·留人不住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定西番·海燕欲飞调羽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拢。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登西台恸哭记
宋代谢翱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