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宋史》说他首先是河朔人,(曾)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县(今四川阆中县)人。陈省华的祖籍在北方,是今内蒙古自治区的河朔之地。陈省华的曾祖陈翔为唐末并门的书记官。王建入川,翔被用为从事,在王建左右。为王建陈述迁顺的利弊(劝王建不称帝)而违忤了王建,被王建派出作新井县令。新井属阆州阆中郡,唐李渊于武德元年分南部、晋安二县置。因境内多盐井,故以新井名之。治今南部县大桥镇新井村。
后来陈翔弃官居西水,其子陈诩闻父弃官居阆州西水,遂携妻、子由湖南新化寻父入川,与陈翔团聚后移居阆中县。陈省华初入仕途即为后蜀孟昶的西水县尉。西水乃后周闵帝元年改萧梁时的掌天戌之名而来,因境内有西水,故名,隋大业元年迁治于今南部升钟境内。965年,宋灭后蜀,陈省华授官陇城主薄,又迁栎阳令。省华只身赴任陇城主簿及栎阳令。冯夫人及三子均仍留阆中县城,三子在南岩南唐逋臣高士安帐下就读。省华任济源令时(太平兴国六年),冯夫人和三子一道随省华赴任,离开阆中县。当他长子陈尧叟中状元后,太宗召陈省华入京为太子中允,迁殿中丞,为京东转运使,超拜祠部员外郎、知苏州、与长子同日受赐绯之荣。后又入掌左藏库,擢鸿胪少卿,知开封府,转光禄卿。陈省华官至九卿,且知京府,在小殿设座已不符合身份,故"太宗以陈省华权莅京府,别设其位,升於两省五品之南。"
陈省华才智过人,办事精干而又认真。他做栎阳令时,就敢于与地方豪强作对。栎阳在今陕西富平县的东南,是秦、汉的京辅之地,宋的永兴军京兆府,栎阳的北面有白渠和郑国二渠并行,水利条件好,地理位置也重要,历史上曾作秦国的都城;楚、汉相争时,萧何即在栎阳坐镇关中。由于有这个历史的原因,这里的豪强恶霸势力很大,官府也奈何他不得,他们壅塞沟渠,下游的人得不到水,没法进行农业生产。陈省华一到,下令尽去壅遏,水利均及,民皆赖之。'陈省华到苏州作知府,一去就遇大水,淹没了很宽的地方,到处是流动的灾民,他组织人力,收埋死者,赈济灾民,安置流民数千家。取得太宗的"诏书褒美"。他权知京府时政事纷繁,为了集中时间办公,他上奏皇帝“请禁宾友相过"。因陈省华为政认真多劳,病时,宋真宗"手诏存问,亲阅方药赐之"。
陈省华善于理财和注重水利。他在后蜀曾任主薄之官,助县令管理文书户籍等事务,到北宋任京东转运使,负责地方最高一级的财政管理。太宗时的京东路包括今山东全部及河北、安徽之一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区,这直接关系着北宋首都--东京汴梁的接济问题。因他在京东转运使的任上做出了成绩,才"超拜祠部员外郎、知苏州,赐金紫。"陈省华在水利的成就也被当时的人们称道。如前面所述,他到栎阳,即派人去壅塞,使水利均及,到苏州,就安复因大水形成的流民数千家。当河决郓州时,又派他领州事,负责堵缺口的事。黄河是有名的地上悬河,因而经常缺口为害。黄河缺口又多在郑州以下,因那是无阻的海滨平原。北宋是历史上黄河缺堤改道频繁的时期,形成几股河道入海。郓州治在今山东东平县,它的南边就是梁山泊,与梁山泊相通的北流河(又名济水)就在郓州的西面通过"河缺郓州"。陈省华临难受职,这是宋太宗知人善用。他率军民苦战奋斗,终于使黄河回归旧道。太宗从治河中看出他有理财的本领,马上任命他作受黄河为害的京东路的转运使。陈省华重经济、兴水利的思想作风,应该在陈氏"水利世家"上加一个"经济世家"的头衔。
陈省华教子严而有方。从古到今,官贵之子多"玩世不恭"和纨绔无用。但是陈省华的三个儿子中,两个状元,一个进士,两个拜相,一个为将,这不能不说他教子有方。今阆中市东山南岩,又名书岩、读书岩、台星岩、状元洞。明嘉靖《保宁府志》云:“南岩乃南唐高士安隐居之所,陈尧叟三兄弟读书于此。”并留有北宋真宗时(998~1022),赵恒以“紫薇亭”为三陈故里读书处御题亭名。和北宋仁宗至和二年冬至嘉祐元年春(1055~1056),苏轼过阆中时题“将相堂”刻于摩崖石壁。长子陈尧叟是端拱二年(989年)状元、次子陈尧佐进士出身、三子陈尧咨是咸平三年(1000年)状元,世称“三陈”,父子四人皆进士,故称一门四进士,陈省华的女婿傅尧俞是状元,又称陈门四状元。
据说他的家规极严,有宾客来访陈省华,已经十分显贵了的儿子也只能站立左右,弄得来客都很为难。《宋史》说:"宾客至,尧叟兄弟侍立省华侧,客不自安,多引去。"陈省华妻冯老夫人也是以节俭为本,不许诸子著侈浪费。就是高官归来的儿子,有不对的地方,她都还要施以杖击,传说今南部金鱼桥就是冯太夫人杖击三子尧咨的地方。陈省华终年68岁,特赠太子太师,加封秦国公。 妻冯氏,封燕国夫人,寿满一百零八岁。
三陈故里
今四川南部县大桥镇—古新井县为陈省华曾祖父陈翔任新井令治地,陈翔辞官后临时迁居西水,陈翔子陈诩携妻、子团聚后,迁阆中县定居,现阆中市有三陈故居所在的“三陈街”,三陈读书的“状元洞”等古迹。
阆中状元洞
读书岩,俗称状元洞,双称台星岩、南岩、将相堂,位于大像山上。天然岩穴,长34米,深约20米许,穴口高4米,后来尧叟、尧咨高中状元,故名状元洞,又因尧叟、尧佐官至宰相,尧咨善骑射,文武双全,官至节读书崖名人题刻度使,成为将军,故又名将相堂;由于有御题“紫薇亭”,故又称名星岩。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