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人近现代谢觐虞
谢觐虞

谢觐虞

[ 近现代 ]

谢觐虞(1899--1935年4月20日):民国词人兼书画家。初名子楠,又名觐虞,字玉岑,后号孤鸾。江苏常州人,谢稚柳兄。受教于钱振鍠,并娶钱氏长女素蕖为妻,后执教于温州十中、上海南沣中学、商学院等校。与词学家朱祖谋、叶恭绰交往,与学者夏承焘、画家张善孖、大千兄弟交谊深笃。工辞赋,善书画,中年以后特以词名世。未几病卒。词名大于书名,书名大于画名。书法尤以篆、隶为工,所书钟鼎金文,论者以为“可胜缶翁”(吴昌硕)。 ► 谢觐虞的诗词

人物生平

谢觐虞(谢玉岑)出生于常州书香望族谢家,他的祖父谢祖芳,父和民国海上艺坛名家 亲谢仁湛,伯父谢仁卿,皆工诗善文,有着浓厚的经学古文底子。谢玉岑本是谢泳之子,因伯父谢仁无子嗣,而过继于伯父。谢玉岑十四岁跟随常州名宿、前清进士钱名山学习经史,成为名山老人的寄园弟子。因其仪容俊朗、才华横溢深受名山老人的赏识,于是把长女钱素 许配给他。谢玉岑曾执教于温州十中,与同校任教的夏承焘(著名词人)交谊甚厚,后又执教于上海南洋中学、爱群女中和上海商学院。在上海执教期间,与张大千、张善孖、汤定之、谢公展、符铁年、王师子、郑午昌、陆丹林结成“九社”。特别是他与张大千、张善 兄弟诗词书画相联,常常是张氏兄弟作画,他赋诗,在当时文坛传为佳话。谢玉岑又与贺天健、郑曼青等人组成“蜜蜂画社”、又加入“寒之友”、“秋英会”诸会,谢玉岑的学问、书画为当时同道所称颂,名噪一时,即所谓“海内名公大夫,无不知江东有谢玉岑矣。”只是可惜天妒英才,中年早逝,于1935年因病逝于常州。葬于常州市东郊政成桥东老松坟,好友张大千题其墓碑为“江南词人谢玉岑之墓”。今碑已佚,仅存墓址。著有《孤鸾词》、《白菡萏香室词》。

谢家可谓书画世家,其弟谢稚柳为名重于世的书画鉴赏家、书画家。其三妹谢月眉为民国时期的花鸟画家,谢月眉善花卉、翎毛,画风清丽,为当时海上画坛闺秀中的翘楚。

先兄觐虞字玉岑,先父柳湖公长子也。先伯父仁卿公无子,以兄嗣。吾家代有文学,详见家集。兄早慧,父远游,家书至,先王父养田公必令兄朗诵于侧,不讹一字,时才八岁耳。故甚为王父所爱怜。逊清光绪丁未,王父殁后四年,父及伯父一岁中又先后殁。时兄年十三,累遭大故,哀毁骨立。又两岁,火焚其居,累世所藏图书金石文房之属荡焉无存,家以中落。赖先王母、吾伯母及吾母之抚养得以成立。王母,钱名山先生姑也。兄稍长即令游名山先生门,先生逊清名进士,光绪末弃官自京师归,讲学寄园,从游者众。兄及门,三年尽通经史,为文章下笔瑰异,篆分书追秦汉,不同凡近。名山先生甚奇之,妻以长女,即吾嫂素蕖夫人也。吾家无恒产,生计惟兄是赖。癸亥秋,兄南游永嘉。受浙江第十中学聘,讲授文学。弟子数百人,翕然悦服。尽识永嘉瑞安文学之士,唱酬甚乐。暇日登谢客岩,拜康乐公之墓。永之人以兄之文采,庶几追踪康乐,叹为盛事。 [1] 

居永嘉一年,念王母年高,不敢远游,应王培孙先生聘,来海上主讲南洋中学文学。培孙先生雅重兄,馆之甚久,然兄年弱不宜教职,多疾疢,医者数以为言。戊辰冬,以友人招,任职财政部苏浙皖区统税局,后又兼国立上海商学院文书主任事。兄素好学,自入世途,益自惕励,公余则披阅文史,随手摘录成帙,临池或至深夜不倦。自是学大进,声誉日起。尤以书法及倚声,知名当世。海内名士多倾盖与交。前辈如归安朱强村、华阳林山腴、番禺叶遐庵、金山高吹万、吴江金松岑,皆盛称其才,结忘年交焉。然兄丰于才而啬于遇,多病不胜医药,尝患咯血,久之乃愈。少本旷达,不善治生。然天性纯厚,事亲孝而友于弟妹。既长,自审仰事俯蓄之重,业业不敢自豫。自奔走衣食以来,十余年未尝小休。由是体益弱,每岁必数病,既不获休养,病亦不能尽去,则力疾事事,终年不废药石。甫壮而元气已衰。独居深念,索然恒有忧思。然兄仪容俊朗,清言对客,终日不倦;或议论风起,庄谐间作,一语既出,四坐为之倾倒。不知者以放达许兄,未尝知其忧之深也。壬申春,嫂免身得女不育且病,病日急。时倭贼犯沪,道阻,兄间关归里,疾已不可为。自此神伤不解,痛悼之情一寄于词,置号别曰孤鸾。画友为写《菱溪图》及《天长地久图》,兄为哀辞五千言书其上。

去岁甲戌五月,王母殁,兄哀甚。体益衰……清明后形日枯槁,延至三月十八夜十时,竟别双慈弃弟妹而长逝矣,年止三十七,呜呼痛哉!病中足不逾阈,气弱不能多语,然尺牍酬答如平时,书法矫捷无一毫衰病态。弥留亦无所痛苦,且始终不自以为不治。惟日索朋好书画为乐,求之且多急,则又若自知不起,欲多见故人手迹以当永诀也。噩耗所至,识与不识,莫不痛惜,故归来吊者皆陨涕。兄于书如有宿慧,幼时涉笔即茂密恣肆。初学小篆分隶,法度既备,进而为大篆及三代金石文字,凡鼎彝尊罍戈瞿量度碑碣瓦砖以及殷虚甲骨文、流沙坠简之属,靡不致力。故其书气局闳博,不名一家。近岁喜作晋人行草,俊朗如其人。又以书法写松梅山水,名手多叹勿如,以为在雪个、穆倩之间。词自幼即喜为之,及居沪上,与强村老人游,时从探讨,取径益高。然为多作,悼亡后始屡为之。其精诣之作,誉之者谓出入两宋。然兄常自病其词颇类清人,思力学焉,困于病不果。于诗自以为非其长,然所作近体短章颇为人所传诵,以为清丽似渔洋,沉俊似定庵云。早岁治骈体文极工,气机流畅,近简斋;后宗六朝,取法徐庾,然用情思太剧,体气不胜,壮岁屏不复为。兄既无年,终其身复困于病,不能备志于学,所诣未能尽其才之十一。使兄生长华腴,不以衣食劳其形,不以疾病短其气,优游文史,怡情翰墨,适其性之所适,以养其生,则其天年岂止于此,而其学之成就亦必有什百倍于此者。天既与之以才,乃靳其遇与年,使不获竟其所诣。天之生才果何心哉!果何心哉!兄平生所作,多不存稿。近者同学至友将为征集其全,付刊以行世焉。稚少不更事,不足以知兄之生平,率次其行谊如右,敬求当世文章道德之士,俯念先兄才命竟止于斯,锡以铭诔,以光泉壤,感且不朽。稚敢不九顿首以谢!期服弟谢稚柳泪述。”

猜你喜欢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日长简仲咸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罇。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无衣
先秦佚名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忆故人·烛影摇红
宋代王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从军诗五首·其一
两汉王粲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

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

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

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

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

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

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犂。

孰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清平乐·留人不住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定西番·海燕欲飞调羽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拢。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登西台恸哭记
宋代谢翱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