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人清代龚贤
龚贤

龚贤

[ 清代 ]

龚贤(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金陵八大家之一。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与清初著名诗书画家吕潜并称“天下二半”。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 ► 龚贤的诗词

人物生平

龚贤出生于昆山一个家道中落的官宦之家,幼年随家迁居南京。十岁前母亲去世,十三岁开始习画,与杨文骢同师董其昌。21岁左右在秦淮河畔参加了复社的活动,其时正值明崇祯末年,复社成员在这里结社赋诗,讲学论艺,挽救民族的危机。由于他正直不阿的人品,以及在诗,书,画上的成就,龚贤在南京士大夫中显露头角。

南明弘光元年(1645),清兵攻陷南京,龚贤因野居北郊而幸免于难。这时,龚贤的生活非常贫困,为了生活他离开南京,途经扬州到泰州海安镇担任徐逸家的私塾教师,一住五年。龚贤早年丧妻,在泰州孤身一人。从泰州回来后,又在扬州住了几年,约在顺治十四年(1657年)再度婚配,并对这位夫人十分满意。次年,便喜得贵子。在扬州除续弦之外,龚贤还做了两次远游,1655年南下浙江,1657年北上京师。

龚贤再次返回南京居住,已年届五十,战乱洗劫后的家乡呈现出一幅惨景。国破家亡,他举起悲愤的笔写下了《登眺伤心处》一诗:“登眺伤心处,台城与石城。雄关迷虎踞,破寺入鸡鸣。一夕金笳引,天边秋草生。橐驼为何物,驱入汉家营!”

在南京,龚贤一家几经搬迁,最后定居清凉山,生活清苦,与人落落难合。他于屋前半亩空地上,筑园栽植,命为“半亩园”。龚贤曾经请王石谷画了《半亩园图》,并题了长跋来描写“半亩园”的景色:“清凉山上有台,亦名清凉台。登台而观,大江横于前,钟阜横于后。左有莫愁,勾水如镜;右有狮岭,撮土若眉;余家即在此台之下。转身东北,引客视之,则柴门犬吠,仿佛见之。”又自写小照,着僧服,手持扫帚,作扫叶状,悬于楼堂,以示与清朝统治者格格不入,后人因此将他的旧居称为“扫叶楼”。龚贤晚年幽居于此,赋诗作画,教学。“忆余十三便能画,垂五十年而力砚田,朝耕暮获,仅足糊口,可谓拙矣!”(《溪山无尽图卷》跋语)。

定居半亩园后,龚贤仍与书画界交往,除了与金陵画家高岑、樊圻、邹喆、吴宏等切磋画艺,好友还有屈大均、吕潜、程正揆、王石谷、孙枝蔚戴本孝、弘仁等。他的两位挚友周亮工孔尚任与他不仅有着志趣上的投合,还是他的主要经济资助者。龚贤是周亮工家常客,周氏丰富的书画收藏令龚受益匪浅。周亮工去世时,龚贤极为悲痛,他为周写的挽诗中有“哭公独我头全白,在世人谁更眼青”的悲叹。文学家孔尚任小龚贤30岁,两人艺术志趣相投,相互欣赏。

康熙二年(1664)前后,龚贤的继妻及其他亲人相继有八人去世,他受到沉重的打击。人到暮年,日常生活依靠自己妹妹料理,“补衣烦老妹,依仗赖娇儿”(王懋林《虎踞关访龚半千半亩园》)。康熙二十八年(1689),龚贤病卒于南京半亩园,年约七十岁。在龚贤去世前,有一个显然是颇有权势的“豪横”向龚贤强索书画,龚贤贫病交加,再逢精神磨难,致使卧床不起,不久便含恨长逝。死后因贫不能具棺葬,丧事全凭好友孔尚任料理,并帮其抚养遗子。龚贤遗柩后归葬龚贤祖籍江苏昆山邑西之渡桥镇。

病中的龚贤曾向孔尚任讲了许多官场上令人痛恨的事。孔尚任十年后完成的名剧《桃花扇》,其中许多内容就是龚贤在南京的亲身经历。孔尚任曾作《哭龚半千》诗四首,其三曰:“尺素忽相投,自言罹大病。缘有索书人,数来肆其横。问我御暴方,我有奚权柄?哀哉末俗人,见贤不知敬!郁郁听其亡,谁辨邪与正?”

个人成就

绘画

龚贤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其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同时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不同于清初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所倡导的笔笔有古意的创作格法。作品多写金陵山水,长于用墨。

龚贤喜用老辣朴拙的笔触,沉着稳重,秃笔与尖笔兼用。秃笔,取之圆润苍劲,勾屋,皴擦,画树和点苔苍老有力。龚贤用笔在主张“欲秀而老”,秀而老就是准确、简练而流畅有变化。画家程正揆在赠龚贤的诗中道:“铁干银钩老笔翻,力能从简意能繁”,这很好地点出了龚贤在用笔上的特点和成就。他提出笔法、墨气、丘壑、气韵作为画家四要,主张作画要中锋用笔,并且要古、健、老、苍,才能避免刻、结、板之病,颇为精辟。龚贤用墨,以层层积墨见长,虽不用泼墨,实具有泼墨烟润淋漓的效果,颇有宋人的用墨特点。其画山石树木中锋用笔,苍劲古厚,并用积墨法作反复皴擦积染,多至十几层,墨色极为浓重,但仍有深浅、浓淡、明暗等细微变化,山石树木往往浑融一体,仅在阳面或轮廓边缘处留出些许高光和坚实的轮廓,效果强烈,具有浑厚、苍秀、沉郁的独特风格,成功地表现了江南山水茂密、滋润、幽深的特征。龚贤作画最善用墨,主张墨气要厚、润,他发展了积墨画法,龚贤精研此法是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他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使画面湿润厚重之感,这种画法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同时也使龚贤的绘画具有了一种深郁静穆的格调。龚贤的画法分两类,世称“墨龚”和“白龚”。他善用黑白对比的技法,前者浓密苍茫,后者简淡雅洁。他在《半千课徒画说》中称:“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利其黑。”又如《平远小景》图(册页,纸本水墨)中所画的房屋,简洁明丽,在周围笔墨的映衬下,洁白的屋墙似乎透出光亮。此处即用黑白对比的技法。

龚贤的山水画非常重视构图。他的画视野开阔,气象万千。他的“三远”构图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他往往提高视线的角度,“平远”构图,多采取俯视角度,这样,视野开阔,平淡中倍增飘渺的感觉。尺幅之中,山河无尽。作“高远”构图,也是如此,先俯视,尔后眼光往上作仰视,真有下揽深谷、上突危峰的气概。他十分注重上下的位置。他的山水画一般很“满”,但“满”而不塞,常常用云带、流水作为空白透气。从整个画面来说,很有气韵。这才是龚贤的笔、墨、丘壑浑然一体的韵,从而创造出有地方特色的山水画。他是当之无愧的“金陵画派”的首领。

龚贤之子龚柱,字础安,山水面目极似其父,只是烘染略少而已。

诗作

龚贤是先以诗歌闻名于世的。客居海安、扬州时期,龚贤创作了大量诗歌,居扬州期间,在六年内作诗二百多首,是他一生中写诗最多的时期,传于后世的《草香堂集》共收诗203首,其中题画诗仅8首。可见那时期他作画不多,诗却写了不少。《草香堂集》中的诗大部分反映了他在海安、扬州时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他的诗很有特色,其好友方文在《喜龚半千还金陵》诗中赞他“更妙是诗篇,浑朴复雄放”;龚贤自己曾在《生日作》中谦逊地说:“余生皆酒力,不幸以诗名。”郭沫若曾评龚诗曰:“半千的诗虽然不多,大率精炼,颇有晚唐人风味。”在扬州,喜爱晚唐诗的龚贤还着手进行中晚唐诗歌的汇集整理工作,这一艰巨工作持续了数十年,被好友周亮工赞为“中晚唐之功臣也”。

龚贤之诗作,一经开篇,则清逸之气沁人心脾,极显清疏淡雅之姿,如云流水池,一气呵成。其律绝句中鲜见用典,惟其《赠罗使君》一篇七古二十四韵中竟用了三十二个典故。窥一斑而知全豹,诗人腹笥藏书之富,非同一般。通常避而不用者,意在畅情而已。虽其谴词造句似属平易,然再经咀嚼,则有一种清新爽口之感。关键在于诗人抓住了现实生活中最富有诗意的景象和最触动自己心灵的情节,以简洁的艺术语言淋漓酣畅地表达无遗。这既是诗,亦是文,流畅似水,通俗如话,无诘屈聱牙之句,无冷僻难解之点。这表明诗人极具质朴的创作精神,从不故作哗众取宠惊人之笔,这又恰恰与他的绘画的艺术追求殊途同归。

龚贤懂诗、爱诗、惜诗。他曾花费数十年的时间,以极大的毅力进行中晚唐诗的搜集、选编工作。为此,他曾“大索天下”,觅得百余家“多人未见本”(即未曾被收编入书的)主要靠自己出资刻印了七十四家。

人物年表

1619 已未 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

龚贤一岁

是年冬,生于江苏省昆山县渡桥镇。姓龚名贤,字岂贤。别号半千、野遗、柴丈、半亩、半亩居人、半庵、蓬蒿人、半山野老、客隐、东海隐士、镜遗等。印章中又有半山、臣贤、柴么、柴僧、香叟、上元人、大布衣、江东布衣、野遗贤、钟山野老、半山野人,半山野贤、半千丈、龚处士、清凉山下人、草香堂、安节堂、安宁等。龚姓乃昆山大族。祖父(名无考)仕明,官至长史。父名元美,亦仕明。生子数人,贤居长。

1627 丁卯 天启七年

八月,明熹宗死。弟信王由检即位,是为思宗庄烈皇帝。改元崇祯。龚贤九岁。在昆山。

1629 已巳 崇祯二年

太仓人张溥联合诸文社,组成复社。开尹山(今江苏吴江)大会,为复社第一次盛会。龚贤十一岁。随祖父、父亲迁居上元(今南京)。父元美续娶王氏。祖父与父亲均迁官入川,从此音讯杳然。龚贤随王氏留寓未行。

1630 庚午 崇祯三年

是年,张溥在南京开复社金陵大会。张溥、吴伟业此年开科中举。龚贤十二岁,在南京。继母王氏生弟名翰,字文思,号廓园。

1631 辛未 崇祯四年

是年冬,董其昌应召北上复任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次年抵北京。龚贤十三岁。在南京。是年始师从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学画。及后并受益于恽向、邹之麟、李流芳、李永昌诸名画家。自谓“余十三岁便能画”。约是年结识复社名士杨文(字龙友,同师董其昌)。

1632 壬申 崇祯五年

学者黄道周上疏言大臣惜除弊为名,行报复之实,思宗怒,斥道周为民。龚贤十四岁。在南京。约是年或稍后结识马士英。

1636 乙亥 崇祯九年

是年四月,皇太极即皇帝位,国号大清,改元崇德。五月,改文馆为内三院(弘文、秘书、国史),设大学士。书画家董其昌卒。年八十二岁。龚贤十八岁。在南京。约是年与顾梦游、方文、葛震父、杨日补、史弱翁、薛千仞、邢、邢典、吴伟业、梁以樟、梁以楠等名流相交往。又与范凤翼、黄立明、薛冈等东林重要人士结诗社于秦淮。涉足文坛及政治活动。

1637年 丁丑 崇祯十年

龚贤十九岁。在南京。三月,作《山水图册》十二开,布哈拉国立美术馆附属拉布多可沃美术馆藏。

1638 戊寅 崇祯十一年

逆案阮大铖居南京,与革职巡抚马士英同谋起用,南京复社人黄宗羲等作《留都防乱揭》,攻击阮大铖。黄道周劾嗣昌,被谪。龚贤二十岁。在南京。始见米芾《云门图》,大为倾倒。

1640 庚辰 崇祯十三年

龚贤二十二岁。在南京。赋《寄范玺卿社长》七古一篇。投身南京东郊栖霞寺,为觉浪道盛门下之记别居士,其法名为“大启”。

1642 壬午 崇祯十五年

清兵于秋冬之际,分道入塞,破苏州、趋真定,河间;入山东、破临清诸州县、衮州,略海州、赣榆、沐阳、丰沛。马士英于崇祯五年流寓金陵,是年得周延儒支持,起任兵部右侍郎,总督庐风。龚贤二十四岁。在南京。山游山东,登泰岱,涉黄河而归(见《草香堂集》中《登岱》、《适远》二诗)。八月,作《山水》扇面,现藏美国佚名处。

1643 癸未 崇祯十六年

八月,清太宗死,子福临嗣位,年六岁。是为世祖。改明年元为顺治。龚贤二十五岁。在南京。作《仿巨然山水》轴,有跋。

1644 甲申 崇祯十七年

正月,闯王李自成攻占西安,建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三月攻占北京。明毅宗崇祯自缢于煤山。四月,南明福王朱由崧由马士英、阮大铖等拥立称帝于南京,纪年弘光。五月,明将吴三桂拒绝李自成招降,引清军入关。李自成败走。清世祖旋入主北京。国号“大清”,纪年顺治。龚贤二十六岁,在扬州。孤身赴扬州谋生。赋《将之广陵留别南中诸子》五律一首。

1645 乙酉 顺治二年

四月,清军破扬州,屠城十日,杀人八十余万。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殁于阵。

五月,清军攻陷南京。弘光帝逃往芜湖,被俘,次年被杀。闰六月,黄道周、郑芝龙等奉唐王朱聿键于福州即帝位,改元隆武,是为绍宗襄皇帝。七月,清兵破嘉定、昆山等江南地。龚贤二十七岁。在扬州。三月望后八日,龚贤返南京时,观陈洪绶、高岑、施霜等人画作,旋又赴扬州。龚贤时居扬州北郊,幸免于难。赋《扬州曲》二首,记破城后惨状。

1646 丙戍 顺治三年

是年,马士英、阮大铖被杀。杨文招兵于龙泉,奉隆武帝朱聿键图恢复。兵败被俘,殉难。龚贤二十八岁。在扬州。作《赠林古度》诗一首。

1647 丁亥 顺治四年

是年,《大清律》成。巡抚土国宝兴大狱,杀江南名士多人。龚贤二十九岁。在扬州。作《赠剩上人系中》五律一首。

1648 戊子 顺治五年

龚贤三十岁。在扬州。春,王玄度至扬州。贤作诗《赠王玄度》。秋,应故交徐逸之聘,由扬州赴泰州海安镇徐氏之柳庄,设帐教授其子徐凝。途中赋《访徐侠士海上》七律一首。冬,赴扬州与顾与治、方文、纪映钟等集会于龚鼎孳寓斋,并短期返白门。作书画合册二页,现藏美国佚名处。

1649 己丑 顺治六年

龚贤三十一岁。在海安镇。是年海安大水,海堤溃决,柳庄被淹,龚贤曾作诗作画纪文。

1650 庚寅 顺治七年

龚贤三十二岁。在海安镇。是年曾赴东淘与名流吴嘉纪、王鸿宝、季康等游。作《安丰吴高士》诗赠嘉纪。

1651 辛卯 顺治八年

龚贤三十三岁。在海安镇。作《王玄度五十赠以诗》、《岭师以诗得罪配远州将有生还消息喜而赋之》二首。

1652 壬辰 顺治九年

龚贤三十四岁,在南京。是年冬,辞别徐逸父子离柳庄,返江宁(今南京)暂住。作《海上徐逸招余读书五年偶忆西归书此志别》、《留别弟子徐凝》、《留别陆潮知己》、《别海安镇》、《拟归来》、《将至白门江上晚泊》、《燕子矶怀古》、《经故里》诗多篇。

1653 癸巳 顺治十年

是年,吴伟业应召入京,道出苏州虎丘,邀集江南诸郡各文社名士,举行大会,到会者五百人(一作“近千人”)。龚贤三十五岁。在扬州。春,重赴海安柳庄一行,即转扬州定居。作《列攒峰千万笏》山水轴,轴上题诗为龚贤传世最早之书法作品。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再到》五律一诗。

1655 乙未 顺治十二年

龚贤三十七岁。在扬州。是年赴浙江之桐江。作《越江渔隐》一首。十月,作书画合册二页,藏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作《诗画(山水)长卷》,日本山口良夫藏。

1656 丙申 顺治十三年

复社名士陈贞慧卒。龚贤三十八岁。在桐江。作《自藏山水》轴,行书长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657 丁酉 顺治十四年

龚贤三十九岁。是年曾赴北京,沿途作《适远》、《登岱》诸诗。返扬州后续娶成家。作《荡子中年复有家》诗以自贺。作《山水册页》十二开。上海博物馆藏。

1658 戊戌 顺治十五年

龚贤四十岁。在扬州。是年生子名柱,字础安。周亮工被诏逮下刑部复审,由福建往京师。道经扬州,龚贤慰之舟次。周氏赋诗纪事。

1659 己亥 顺治十六年

龚贤四十一岁。在南京。是年剩上人函可卒于沈阳戍所。

1660 庚子 顺治十七年

清严禁士子立社订盟。龚贤四十二岁。在扬州。作《墨笔山水》册十二页。

1661 辛丑 顺治十八年

正月,清世祖死。子玄烨即位,年八岁,是为圣祖仁皇帝,明年改元康熙。龚贤四十三岁。在扬州 周亮工被赦,三月奔丧回南京,途经苏州,值王士祯亦在扬州。龚贤为周氏题画册(《周亮工藏名家山水册》)。作《山水》轴赠王士祯。

1663 癸卯 康熙二年

龚贤四十五岁。在扬州。十二月,有皖南之行,为中符六十之寿画《山水》及题诗页各一。作书画合册二页,藏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景元斋。

1664 甲辰 康熙三年

清兴文字狱。文学家钱谦益卒。年八十三。龚贤四十六岁。返回南京,居于半山园。方文作《喜龚半千还金陵》诗。作《墨笔山水》大屏(绢本),北京荣宝斋藏。作《墨笔山水册》十页。

1665 乙巳 康熙四年

龚贤四十七岁。在南京。寒食日,与方文、文及先访清凉山。方文作《寒食日宿扫公房》诗。寒食后,与方文、文及先、汤燕生、王概、王左东游谢公墩。方文作《静鉴上人招同文及先、汤夫、龚半千、王左东、王安节诸子为谢么墩之游,掩留竟日赋此》诗一首。秋,与方文至清凉山扫叶楼访扫叶人。作《登扫公楼》诗一首。方文作《同龚半千访扫叶上人》诗。七月,作《 哭梁四以樟》诗一首。

1666 丙午 康熙五年

龚贤四十八岁。在南京。由半山园迁居聚宝门(今中华门)外长干桥附近。赋《江上夜归》五律纪之。周亮工是年来南京,任江宁(南京)粮宪。作《山水》轴,北京市工艺进出口公司藏。作《山水》册页。吴嘉纪、吴仁趾来访,并同登清凉台赋诗。

1667 丁未 康熙六年

七月,康熙帝亲政。是年,江南分为江苏、安徽两省。龚贤四十九岁。在南京。迁居城内清凉山下之虎踞关。以百金购瓦屋四、五间,就闲地筑半亩园,莳花种竹,以卖文卖画、课徒为生,过着隐士生活。施润章有《半亩园诗赠柴丈》诗纪之。周亮工有《半千移家》诗纪之。立冬后二日,作《仙人栖居图》日本河井筌庐藏。

1668 戊申 康熙七年

龚贤五十岁。在南京。早春,方文来访,作《虎踞关访龚半千新居有赠》诗。作《山水》轴,自题“清凉山舍作”。作《山水》册十二页,藏上海博物馆。作《书画》册二页,藏美国佚名处。作《寒林飞瀑图》轴,广东省博物馆藏。冬,方文作《题龚半千画赠明府》诗。

1669 己酉 康熙八年

龚贤五十一岁。在南京。作绢本《山水》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仲冬望前一日,为周亮工所集《名人画册》作长跋。同日作《山水》册页一幅。十一月下旬,吴期沅至金陵,慰问周亮工罢官,周因此大会词人高士袁重其、黄生、顾与田、姜绮季、王石谷、胡元润、樊圻、樊沂、吴宏、张损之、邹吉吉、夏茂林、胡竹君、陈中立、叶欣。高岑卧病,龚贤隐虎踞关,及王概、倪宪皆未能参加。

1670 庚戌 康熙九年

龚贤五十二岁。在南京。为子老仿石田作《古树高山图》轴。作《水墨山林图》轴,日本茧山龙泉堂藏。作《仿巨山水》轴。

1671 辛亥 康熙十年

毁南京明故宫。文学家吴伟业卒。太仓人,年六十三。龚贤五十三岁。在南京。自辛亥元旦至暮春,作《山水图册》(《亦称《辛亥山水册》)十页,书一页。现藏美国堪萨斯城奈尔逊博物馆。三月,作《绿柳新蒲野水宽》立轴,至乐楼藏。夏,作《长江茅屋图》轴,有题有跋,中国美术馆藏。

1672年 壬子 康熙十一年

学者周亮工卒。年六十一。龚贤五十四岁。在南京。春,作《山水》册页,有题诗。六月,周亮工卒,作《哭栎下先生》七律四首。新秋,为宁翁胡祖台(道台)作《山水》轴,题《十年在郡餐杯水》七绝一首。美国王季迁藏。初冬,作《山水》轴,广东香氏梦诗庐藏。初冬,作《水墨山水图》,至乐楼藏。作《陶贞白隐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馆藏。作《设色山水图》。作《宋大夫(宋琬)观察西川返山中话别书此送之》诗一首。

1673 癸丑 康熙十二年

是年,诗人宋琬卒。年六十。诗人龚鼎孳卒。年五十九。画家萧云从卒。年七十八。画家髡残约卒于是年。年六十二。龚贤五十五岁。在南京。作《岁歉多闻见五言题画》。中秋前一日,为春道画山水并题诗。作《朝樵通水栈》图。十二月,作《千岩万壑图》卷。藏南京博物院。作《程职方(即程可则)之任桂林过访山中》及《挽大宗伯兄(即龚鼎孳)》诗各一首。

1674 甲寅 康熙十三年

龚贤五十六岁。在南京 作《春日偶述》诗。四月,作《云峰图》长卷,并作长诗跋。美国堪萨斯市奈尔逊博物馆藏。冬,为锡翁作《山水》三条通景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作《天半峨嵋图》三条屏,中央美术学院藏。作《林梦高逸图》轴。上海博物馆藏。

1675 乙卯 康熙十四年

龚贤五十七岁。在南京。新秋,作《山水》轴。新秋,作《山水》卷,题诗五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秋,作《赠周燕及山水》册二十开,题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重九日,作《水墨山水》轴,题诗。作《山水册》十二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作《重山楼阁图》轴,上海博物院藏。作《施润章愚山讲学一拂祠有诗遥和之》。

1676 丙辰 康熙十五年

龚贤五十八岁。在南京。三月初至夏,作《山水》巨册二十四开,跋三页。四月,作《秋山飞瀑图》(绫本设色),有跋。长夏,作《山水》册页(画十二页,题诗十二页,跋三页),藏于美国佚名处。作《山水》册十二页,上海博物馆藏。

1677 丁巳 康熙十六年

是年,画家王鉴卒。年八十。龚贤五十九岁。在南京。腊八前二日,作《水墨山水》又名《芦中泊舟图》有题诗。藏首都博物馆。约是年,又作仿米山水册。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1678 戊午 康熙十七年

是年以形势渐见缓和,开博学鸿词科,征举名儒。顾炎武被推举,从此绝迹不至京师。龚贤六十岁。在南京。作《仿董源山水》轴。秋,作册页(画十页、书二页),美国纽约市兰克·卡罗藏。冬至后赴扬州小游。

1679 己未 康熙十八年

三月,博学鸿词科考试,嗣取人中有陈维崧、施润章、尤侗等。命修《明史》,徐元文等聘顾炎武,黄宗羲,不就。七月,京师大地震,波及地区有记载可据之州县达一百三十七处。龚贤六十一岁。在南京。作《赠长翁山水》卷,藏天津艺术博物馆。作《山水》长卷。作《诗画》卷。

1680 庚申 康熙十九年

是年,画家王时敏卒,年八十九。文学家魏禧卒,年五十七。李渔卒,年七十一。龚贤六十二岁。在南京。春二月,得宋库纸一幅,开始作《溪山无尽图》卷,至壬戌长至始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作《龚贤大振山水册页》十二开,上海博物馆藏。作《山水》卷。

1681 辛酉 康熙二十年

龚贤六十三岁。在南京。长日至,作《春山结亭图》轴,设色,自题七绝一首,上海博物馆藏。

1682 壬戌 康熙二十一年

学者顾炎武卒。年七十。文学家陈维崧卒,年五十八。龚贤六十四岁。在南京。长日至,《溪山无尽图》画成,行楷书长跋。北京故宫博物馆藏。重九日,作《山水》轴,日本私人藏。秋,为肃夫道翁作《涧屋听泉图》轴,有题诗上海博物馆藏。冬至后,至扬州。值许桓龄邀于旧馆受餐,以《溪山无尽图》赠之。作《江村图》卷,上海博物馆藏。又为云笠同学画《山水》扇。弟翰是年以明经举延试,授学训导。

1683 癸亥 康熙二十二年

是年,诗人施闰章卒。年六十六。学者吕留良卒。年五十四。龚贤六十五岁。在南京。初夏,香云渐来访,谈诗画,感其知己,作《书画合璧册》各九页(共十八页)赠之,题有诗跋。日本大坂市立美术馆藏。十二月,樊圻(时年六十八岁)作《岁寒三友图》轴,龚氏为之题诗。于墨缘堂中作《墨笔山水》,荣宝斋藏。赴仪徵,作《论沈石田长跋》。

1684 甲子 康熙二十三年

是年圣祖第一次南巡,九月出发。十一月到江宁。诗人吴嘉纪卒。年七十七。文学家吴兆骞卒,年五十四。龚贤六十六岁,在南京。正月十五日,作《春泉图》轴,题“野壁春泉一道飞”七绝一首,辽宁省博物馆藏。春,为云笠同学兄作《山水册》八页。初秋,作《松林书屋图》轴,辽宁省旅顺博物馆藏。作《八景山水》卷,上海博物馆藏。

1685 乙丑 康熙二十四年

龚贤六十七岁。在南京。春日,郡司马朱雯过半亩园,问及未刻中晚唐诗,以俸助刻《朱庆余集》,因作跋。作《索画》诗二首,寄王石谷,求绘《半亩园图》,图成后致书谢,并赠以诗画。霜寒日,作《木叶丹黄图》轴,行书题“木叶丹黄何处边”七绝一首,画上另有高士奇题诗。续刻《中晚唐诗集》。

1686 丙寅 康熙二十五年

龚贤六十八岁。在南京。春,赴扬州。晤诗人钱锦树于广陵精舍,作《赠锦树》诗二首。在扬州,题云山阁联。约是年夏天,为孔尚任作长卷,字画皆佳。作《山水》轴,题“度越群峰有石梁”七绝一首。冬,作《山水》轴。

1687 丁卯 康熙二十六年

龚贤六十九岁。在扬州。四月,与杜浚(于皇)同往扬州。与孔尚任相晤。同月,应孔尚任之邀,参加春江社雅集于秘园。与会者有卓子任、李玉峰、张筑夫、彝功、友一、杜浚、闵义行、吴绮、丘柯村、蒋易、查士标、闵麟嗣、陈升霞、张谐石、倪匡世、李若谷、徐丙文、陈鹤山、钱锦树、僧石涛等三十余人。六月,作《山水图》赠香云渐,有跋。夏,作《水村图》轴,有题诗,周怀民藏。作《野客高居图》轴,荣宝斋藏。作《山水》手卷。冬,抱病回金陵,孔尚任赋诗赠别。

1688 戊辰 康熙二十七年

道学家朱用纯(柏庐)卒。年七十二。龚贤七十岁。在南京。夏五,作《山水图》轴,美国景元斋藏。作《名山亦自有仙家》轴,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美术院藏。作《作画难而识画尤难》画论。秋杪,作《山水》长卷及画身外附题长跋《画于众技后最未》。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冬,作《山水图》册,画十六页,书二页。纽约大都会博物院藏。冬,为懒翁先生作《山水图》,题“何处临风吹玉箫”七绝一首。作《山水》册十六页,《龚半千山水册》影印。作《半山草屋图》轴,中国美术馆藏。作《书画合璧》卷,上海博物馆藏。约是年,作《龚野遗山水真迹册》,共十八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是年孔尚任侨居江宁,常与贤交往。有《虎踞关访龚野遗草堂》诗纪之。

1689 己巳 康熙二十八年

正月,康熙二次南巡,至会稽,闰三月回。龚贤七十一岁。卒于是年。谷雨日,作《师董巨山水》立轴,并作《画必综理宋元跋》。美国火奴鲁鲁艺术学院。与方文再访扫叶上人。方氏赋有《同龚半千访扫叶上人》七绝一首。七月,孔尚任游金陵,访龚氏,娓娓长谈甚契,孔有诗纪之。龚氏应孔尚任之求,作《石门山图》,未竟而病甚。由戴本孝续成。秋,以豪横索书,病加剧,命徒救计于孔尚任,孔函答拟为谋一“降龙伏虎之法”。八月,龚贤病疫于半亩园。孔尚任作《哭龚半千》五律四首。孔尚任为之善后,抚其孤子,收其遗书,移柩于故里昆山渡桥镇。

猜你喜欢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日长简仲咸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罇。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无衣
先秦佚名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忆故人·烛影摇红
宋代王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从军诗五首·其一
两汉王粲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

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

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

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

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

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

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犂。

孰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清平乐·留人不住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定西番·海燕欲飞调羽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拢。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登西台恸哭记
宋代谢翱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