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吕志伊(1881—1940) 字天民,原名占东,别署侠少、旭初。云南思茅人。1900年中举,1904年官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次年参加中国同盟会,被推为中国同盟会总会评议、云南主盟人。1906年参与创办《云南》杂志及姊妹刊《滇话报》,鼓吹革命。除了担任《云南》杂志主笔外,还经常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上撰稿。1908年3月与杨振鸿等发起组织云南独立大会,被清政府开除官费,予以通缉。之后赴缅甸,为仰光《光华报》总主笔,《进化报》主笔。1909年在《光华报》撰联“摄政王兴摄政王亡建虏兴亡两摄政”发起征对,名震海内外。1911年初,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任统筹部印信、密件保管及撰写檄文等工作。失败后赴上海任《民立报》主笔。1911年7月,与宋教仁、陈其美等创建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准备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9月,受湖北革命党人和中部总会委托赴香港请黄兴到武昌领导起义。武昌起义提前爆发后,奉黄兴命赶赴云南。云南光复,出任云南都督府参议。中华民国成立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司法部次长。后任中国同盟会驻沪机关部副部长、《民国新闻》总编辑。翌年被选为第一届国会参议员、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后参加“二次革命”和反袁斗争。1915年奉孙中山命回昆明,策动了护国起义,是护国军名称的提出者。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他任司法部次长。1919年建议中华革命党改名中国国民党,后历任广州军政府司法部次长、内政部次长、代理内政部长等职。1922年9月任中国国民党改进案起草委员会委员,后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参议。1923年4月起,担任广州大元帅府大理院院长兼管司法行政事务。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逐渐淡出政坛,1928年起一直担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0年病逝于昆明。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