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阮元在人才培养上取得这样显著的成就,与他在书院内实行的一套完善的读书训练法密不可分。阮元的读书训练是个完整的工程。文献记载,它由四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算是一个步骤,循此四步建下去,即可学有所成。这四步是:
句读
要求学生分清书文的句读,即读通所读诗文。所谓读通,首先要能认字,即认读,把字音读准;其次要掌握断句,即停顿;第三要能读通,即初步了解其字句的含义;第四要能读通顺,不能读起来疙疙瘩瘩。
评校
校是校雠、校正,即拿所读书文与其他版本进行对校,勘定正误。评是评点、评说,即在校订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评定其是非正误和优劣长短。中国古代有评点读书法,读者可将阅读感受,以及对所读书文从字句到内容的评价,写在字里行间、文前文后或者天头地角。阮元这里的评即有评点之意。
抄录
阮元要求在读通读懂文字后,将所读书文的精要加以抄写,以加深对它的理解,巩固对它的记忆。
著述
这是指对阅读所获的迁移运用。它要求学生不但要读通、读懂、熟记所读书文,还要能将阅读所得撰成著作,公之社会,遗教后人,为社会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阮元的四步读书法,是中国古代创造的读书原则——读思结合、读习结合、读行结合的发挥和运用。它把阅读建立在认读基础之上,经过深入思考和熟读记忆,达到形成自己的学术见解和主张,并笔之于纸,形之为文,或与同辈交流,或遗教后世。它不但十分完整,符合人类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而且将读用结合起来,从而与八股式读书区分开来,显示出了它的科学性、建设性。应该肯定,阮元的这种读书训练值得我们今天的读书人和阅读教学改革者借鉴。当然,阮元将“运用”局限于钻故纸堆和写诗撰文,远离变革现实的社会实践,这是其读书法的主要缺陷。其次,阮元把读书视为培养封建官吏和良民的主要手段,以巩固、维护封建政权为目的,这是他的严重局限和不足。
阮元先后在杭主政十二年,每到清明时节,他总要到郊外踏青,最喜欢去的就是远离尘嚣的半山(皋亭山)。他把半山比成绍兴的兰亭,和文人学士一起饮酒吟诗修禊。嘉庆三年(1798)春天,杭城接连下了二十天的雨,天一放晴,他就邀好友陆耀遹、蒋徵蔚等人,坐着小船到半山看桃花。当船在半山桥靠岸后,半山一带千树万树的桃花绚烂夺目。他们在桃花丛中饮酒吟诗,直到远处传来隐隐的雷声,醉意方醒,才踽踽登舟返回。
嘉庆五年(1800),阮元升任浙江巡抚,这年的三月上巳日,阮元邀了陈文述、吴文溥、孙韶、程邦宪、许珩、黄文旸等好友,坐着画舫到半山,他们观赏桃花后又作画题诗,陈文述还在《皋亭山修禊作图纪事》上,写了一首“迎眸山色一痕清,修禊人来画舫停;一种桃花与修竹,皋亭原不让兰亭”的诗句。
嘉庆八年(1803)闰二月,阮元到海宁一带检查海塘,回舟时特意从临平过半山看桃花,他屈指一算这天是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二天,再过四天就是清明节了。他看到半山的桃花开得无比艳丽,漫山遍野都是黄灿灿的油菜花,便随口吟出“江南江北花孰多,花多花少皆当歌,千红万紫不来看,花自春风人奈何”的诗句来,关照世人,切莫辜负这大自然赐予的美好春光呀!
嘉庆九年(1804)春,他和侄子阮常生等人乘船出城,沿着桃红柳绿的河道,听到了黄莺婉转的叫声,看到了油菜花丛中飞舞的蝴蝶……舟行春色里,身在明镜中。当船行至石桥时,他走到桥上四处眺望,只见一朵五色彩云向半山方向飘然而去,他脱口而出:“春花何处来,消息甚轻捷;一夜皋亭山,绿遍新柳叶……”的诗句。
翌年,嘉庆十年 (1805)二月,半山的桃花又开了,阮元由于公事在身,不能亲赴一年一度的半山修禊之会,便托其弟阮亨邀同人前往踏青观桃,嗣后大家都作了诗给阮元看。
十年后的嘉庆二十年(1815)春三月,此时阮元已离杭赴他处任职去了,其弟阮亨仍然每年到半山来观桃修禊。当他来到佛日寺,寺僧出示《皋亭云隐图》给他看,阮亨看后赞不绝口:大有黄鹤山人笔意。他在寺中小住数日,将自己和友人在半山观桃修禊之诗,一首首地笔录下来,辑成《皋亭唱和集》传世。
阮元一生广引学者,普及文化,以整理、刊刻、收藏图书、振兴学术为己任。主编《石渠宝籍》2编,所见内府秘藏书画,遂记题跋并辨别真伪,作《石渠随笔》,为鉴赏家所推重。抚浙时,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纂辑《经辑纂诂》一书,集我国训诂学资料之大成。又搜集图书。藏于灵隐寺,设“灵隐书藏”。后又于镇江设“焦山书藏”。作《杭州灵隐书藏记》、《焦山书藏记》、《焦山书藏书目》,并亲自参与修订《书藏条例》,具有近代图书馆之性质,然而仍偏重保藏。在广州创立“学海堂”,汇刻《学海堂经解》1 400卷。刊刻有《宋本十三经注疏》。精于鉴别,工金石考证,编著《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两浙輶轩录》、《皇清碑版录》、《淮海英灵集》、《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经籍纂诂》等。主修《浙江通志》、《广东通志》等。家藏书极富,藏书楼名“文选楼”、“石墨书楼”、“琅环仙馆”、“积古斋”、“揅经室”、“唐宋旧经楼”、“节性斋”等。藏书印有“雷塘盫主”、“亮功锡祜”、“墨庄藏书印”、“体仁阁大学士”、“五云多处是仙台”、“积古斋藏研处”、“扬州阮氏琅环仙馆藏书印”、“谱研斋著书处”、“泰华双碑之馆”、“家住扬州文选楼隋曹宪故里”、“阮氏伯元”等数十枚。晚年编《文选楼丛书》,收书30余种,大半为自著书。著《揅经室集》、《畴人传》、《广陵诗事》、《定香亭笔谈》、《十三经校勘记》、《小沧浪笔谈》等。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