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人明代韩雍
韩雍

韩雍

[ 明代 ]

(1422—1478)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韩雍的诗词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韩雍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年十一月九日(1422年11月22日)。正统七年(1442年),二十岁的韩雍登进士第。授御史职务。

正统十三年(1448年)冬,处州叛军叶宗留自福建转而危害江西。官军失利,都督佥事陈英、指挥刘真遇伏而死。明英宗朱祁镇下诏命韩雍与镇守侍郎杨宁督促军民共同防守。恰巧福建巡按御史汪澄给邻境送来文书会同讨伐福建叛军邓茂七,因为叛军商量投降,官军停止军事行动,韩雍说:“贼兵真的投降了再退兵也不晚。”急速进军,叛军已经叛变,汪澄因此被判死刑,人们由此佩服韩雍有见识。

景泰二年(1451年),韩雍提升为广东副使,大学士陈循推荐韩雍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杨宁巡抚江西。年成不好,韩雍上奏章免去百姓要交的秋粮,弹劾宁王做的不法事,宁王府的官吏都获罪。这时韩雍才三十岁,却才能、名望显赫,韩雍所制定的措施都可以为后来者所效法。

韩雍巡视江西时,属下忽然报告宁王的弟弟一位王来到,韩雍于是称病请求稍待,暗中派人急速去报告三司,且索求一张白木几。韩雍跪拜相迎,那位王一进来,就详细说明兄长叛变的情状,韩雍推说有耳病听不见,请某王用写的,王要纸,左右的人就把白木几端出来,王于是详细地书写此事后才离去。韩雍将此事禀秦朝廷,朝廷派使臣查不出任何事迹,这时诸王兄弟正欢乐相聚,请旁人不要多言。使臣回朝后,朝廷判处韩雍离间亲王之罪,命人带着刑具要将韩雍押走,韩雍于是呈上白木几和某王亲笔写下的文字,才被释放。

被捕入狱

天顺初年,取消所有巡抚官,韩雍改任山西副使,宁王因为以前的怨恨,弹劾韩雍擅自乘坐轿子等事,韩雍被捕入狱,削去官职。后起用任大理少卿,不久又恢复右佥都御史职位,辅佐寇深治理都察院事。石亨已被杀,锦衣指挥刘敬因供石亨值班的房间饭食而被判罪,套用朋党律判以死罪。韩雍说:“律重判朋党罪,是因为勾结扰乱朝政,因人供应饭食就判为朋党罪,哪会是法律之本意?况且石亨势盛时,大臣早晚上他家,这倒不判罪,独独判刘敬这是为什么?”寇深赞叹佩服韩雍,刘敬被释放。韩雍母亲去世,服丧未满仍被起用。

再次启用

天顺四年(1460年),巡抚宣府、大同。天顺七年(1463年),因议事晋见朱祁镇,朱祁镇见韩雍气宇不凡留下任兵部右侍郎。

节制广外

明宪宗朱见深继位,韩雍受学士钱溥牵连,被贬为浙江左参政。广西的瑶人和僮人流窜到广东劫掠。沿途的郡县几乎全被捣毁坏,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拜都督赵辅为总兵官,派太监卢永、陈蠧担任监军,兵部尚书王竑说:“韩雍才气无双,平定贼非韩雍莫属。”于是改任韩雍左佥都御史,协助治理军务。

韩雍骑马奔驰到南京,召集诸将商议计谋策略。在此以前,编修丘濬写信给大学士李贤,说贼在广东适宜驱赶,贼在广西的应该采用围困的方法,要将军队驻扎在大藤峡,控制其出入,破坏贼的庄稼,一二年可望灭贼。李贤很赞赏这项作战的计划,把信献给朱见深,朱见深下诏抄写下来让诸将看。诸将都主张按此计划实行,请求下令派游击将军和勇率领少数民族骑兵直奔广东,而大军一直赶到广西,分兵扑灭叛乱。韩雍说:“贼已经蔓延数千里,而所到处就与贼交战,这是使自己疲惫。应该全军直捣大藤峡,这样南可支援高州、肇庆、雷州,廉州。东可以与南雄、韶州应合,西可以攻取柳州、庆远,北可以切断阳峒各条道路。首尾相应,攻其腹心之地,巢穴已经倾覆,其余则可迎刃而解。舍弃这不去谋取,而分兵四出,贼更加奔逃,郡县更加遭到破坏,这等于是救火时却鼓风一样。”众人说“:对。”赵辅也相信韩雍完全能够战胜贼,军中一切完全听从韩雍谋划。

韩雍等日夜兼程直奔全州,击破劫掠兴安的阳峒苗人,到达桂林,将错过战机的指挥李英等四人斩首示众,韩雍手按着地图同诸将商议说:“贼以修仁、荔浦为羽翼,应该先攻取这二县来孤立贼的势力。”于是率领十六万兵士,分五路出兵,先攻破修仁县的贼,穷追到力山,俘获一千二百余人,斩首七千三百个,荔浦也平定了。

成化元年(1465年)十月到浔州,向当地父老询问,都说:“大藤峡,是天险,不能强攻,应用计围困。”韩雍说:“大藤峡延绵六百余里,怎能围困?兵分则力弱,长期用兵则财物缺乏,贼何时能够平定!我的计划已定。”就长驱到峡口。有儒生、里老数十人伏在道路左边,愿意担任向导,韩雍见了立刻骂道:“叛贼胆敢欺骗我!”喝令左右将其绑起来斩首,左右都非常吃惊。捆绑时而发现袖中的利刀,一审问,果然是叛军,斩杀后,全部肢解,挖出肠胃,分挂竹林中,成串相连。叛军大为吃惊地说:“韩公是天神。”韩雍下令总兵官欧信等为五哨,自象州、武宣攻其北面;自己与赵辅率领都指挥白全等为八哨,自桂平、平南攻其南面;参将孙震等为二哨,从水路进来;而且另外分兵守住各险要的地方。贼首侯大狗等大为恐惧,先把其家属资产转移到桂州横石塘,而在南山竖立栅栏,准备很多滚木、石块、标枪、涂毒的弓箭来抗拒官军。

成化元年(1465年)十二月初一,韩雍等率领各军水陆并进,持圆盾登山,殊死作战,接连攻破石门、林峒、沙田、古营各巢穴,焚烧其房屋积聚,叛军都奔跑溃败。伐木开路,直抵横石塘以及九层楼各山。叛军又竖立栅栏好几层,凭借地势高来抗拒。官军引诱叛军发放箭石,估计快用尽了,韩雍亲自率领诸军借着树攀藤而上,另外派遣壮士从小路先上,占据山顶用火炮发石击贼。叛军抵挡不住,被打得大败。先后摧毁栅寨三百二十四个,活捉侯大狗及其同党七百八十人,斩首三千二百余级,坠入水中淹死的不计其数。大藤峡有根大藤像虹,横着交错在两山崖之间,韩雍用斧砍断大藤,将其改名为断藤峡,刻石记功而返。分兵进攻叛军余党,郁林、阳江、洛容、博白接连都被平定。

朱见深大喜,下诏书表彰功劳,召回赵辅等,调升韩雍为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韩雍就在各军中遣散人员,以此节约军饷,而叛军余部侯郑昂等就乘虚攻破浔州以及洛容、北流二县。韩雍被弹劾服罪,朱见深宽容韩雍。韩雍更加奋力投入发兵讨伐中。这时各地的叛乱蜂起,思恩、浔州、宾州、柳城全都被骚扰劫掠。贼流窜抢劫到广东,钦、化二州均随即被攻陷。

成化四年(1468)春,由于两广地大事繁,韩雍请求东西各设置巡抚,朱见深表示同意,任命陈濂抚广东,张鹏抚广西,而韩雍专门治理军事。不久韩雍因家有丧事而归。第二年,两广盗贼又起,佥事陶鲁说:“两广地势交错,应当像手臂与手指一齐使用,不能分开。最近叛贼侵犯广西,我与广东三司商议调兵,一个月还没结果,叛贼毫无畏惧之心。请求仍然任命大臣总督为好。”正好佥事林锦、巡按御使龚晟也同样的向上请求,于是撤去两巡抚,而又起用韩雍为右都御史,同以往一样总督两广军务。又过了一年的正月,韩雍上疏要求辞去所新任官职,恳求服满三年之丧。朱见深没批准。韩雍到任,派遣参将张寿、游击冯升等分路讨伐贼,摧毁忻州八砦蛮以及抢劫州县诸山的瑶人、僮人。少数民族百姓向来害怕韩雍威力,寇盗逐渐平息。

遭劾致仕

成化九年(1473年),柳州、浔州各少数民族又发动叛乱,参将杨广等俘获、斩首共九百人,正准备继续进击,而叛军攻破怀集县,兵部弹劾韩雍向朝廷奏报不实。广西镇守宦官黄沁向来恨韩雍压抑自己,借机攻击韩雍,并且说韩贪欲纵酒,滥加奖赏,胡乱开支花费,朱见深派给事中张谦等去调查,而广西布政使何宜、副使张学攴怀恨韩雍一贯轻视自己,两人在一起酝酿韩雍的罪状。张谦返朝向朱见深上奏,半为捏造半为事实地报告了韩雍的情况,朱见深最后于成化十年(1474年)三月命韩雍致仕。

成化十四年十月十五日(1478年11月9日),韩雍去世,享年五十七岁。朱见深闻讯后,遣使赐葬祭,录其子韩文为太学生。正德年间,追谥“襄毅”。

轶事典故

韩雍二十来岁就当了江西御史。有次一封皇帝颁赐宦官的敕书,被都御史误为普通公文而误拆。都御史怕有杀身之祸,请教韩雍共商对策,韩雍表示,他将设宴请蔡太监,决定亲自为他解决这个难题。第二天,他先伪造一封假信,把原来的真信藏在怀中,在宴席前悄悄把假信交给邮卒,叮嘱邮卒在宴席开始后送交自己,然后故意拆信,读了几句后,就很惊慌的说:“这不是颁给我的敕书。”于是把原来已拆封的敕书送给宦官,除了一再谢罪外,并请求与邮卒一起领罚,宦官被韩雍的诚意感动,反而连连劝慰,宾主继续畅饮。冯梦龙评道:“此即王韶欺郭逵之计,做得更无痕迹”。

韩雍有一次来到番地,当地郡守准备了酒菜,把一名妓女藏在箱中,命人送到韩府。韩雍知道其中定有文章,使召来郡守当场开箱,请出妓女。酒宴结束后,韩雍请妓女再回到箱中,随太守一起离开府衙。冯梦龙又评此事:“此必蛮守欲假此以窥公耳,公不拂其意,而处之若无事然,此岂死讲道理人所知”,

在南畿审阅刑事案件卷宗,砀山教谕某人鞭打膳夫,膳夫逃跑后躲起来,膳夫的父亲告发教谕杀了他的儿子,并取他人尸体肢解做伪证,教谕已经无辜服罪,韩雍跟踪而得到膳夫,洗清教谕的冤屈。又出巡河道事务。不久,到江西巡察,罢免贪官污吏五十七人。庐陵、太和发生盗贼,韩雍派人捕杀。

韩雍镇守两广,律令森严。除了一,二名亲信外,外人一律不许进入内室,并且喜欢用权术统驭部下。一天,韩雍在后厅宴请乡绅,饭后并踢球为戏来助兴,比赛结束后,韩雍派人在后厅放一石球,并指示若有人看到那石球,就说“这是韩公平常所踢的球”。于是看到石球的人都因韩雍的力大无穷而吃惊得吐舌头。

另外,韩雍也在伞盖下暗藏磁石,并在头发里暗藏铁屑,所以每当韩雍外出时,须发贲张,加上韩雍体型魁梧,见到他的人无不视为神明。冯梦龙评:“夷悍而愚,因以愚之”。

猜你喜欢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日长简仲咸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罇。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无衣
先秦佚名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忆故人·烛影摇红
宋代王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从军诗五首·其一
两汉王粲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

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

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

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

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

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

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犂。

孰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清平乐·留人不住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定西番·海燕欲飞调羽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拢。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登西台恸哭记
宋代谢翱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