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秦松龄(1637—1714)散馆,授国史馆检讨,因逋粮案削籍。康熙十八年,(公元一六七九年)荐试“博学鸿儒”科一等,复授检讨。历充顺天乡试正考官,又因磨勘落职。松龄官庶常时,世祖召试《咏鹤》诗,有“高鸣常向月,善舞不迎人”之句,因示阁臣曰:“此人必有品”。遂置第一。削籍后,尝从军荆襄,总督蔡毓荣请于军中讲学,士卒无不耸听。归里,耽研经训,尤深于诗。松龄家有园在惠山之麓,暇辄邀集故人遗老,倡和其中。与王士祯同年友善,常缄诗一编,题曰《寄阮集》。著有《苍岘山人文集》六卷,《诗集》五卷,《微云词》一卷,及《毛诗日笺》六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三名同进士出身。选内翰林国史院庶吉士。在庶常馆期间,顺治帝召试咏鹤诗,秦松龄咏道:“高鸣常向月,善舞不迎人”,为顺治帝所褒扬,拔置第一,出示内阁大臣说:“是人必有品!”。
十四年(1657年)散馆,授内翰林国史院检讨。
康熙十八年(1679年),荐博学鸿词科,列一等第八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编修《明史》。
二十年(1681年),以翰林院检讨充日讲起居注官,充江西乡试正考官。
二十二年(1683年),以翰林院检讨充《平定三逆方略》纂修官。擢左春坊左赞善,改左春坊左谕德。
二十三年(1684年)八月,以左谕德充顺天乡试正考官。九月十六日革职。
博学多才,雅好灯谜,作品〈来生福弹词〉内附有十八则灯谜。亦好作诗,与王士祯诸生有吟唱往来。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