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句诗词太平日久,人物繁阜。

太平日久,人物繁阜。

出处

原文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修造则创建明堂,冶铸则立成鼎鼐。观妓籍则府曹衙罢,内省宴回;看变化则举子唱名,武人换授。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

  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

  然以京师之浩穰,及有未尝经从处,得之于人,不无遗阙。倘遇乡党宿德,补缀周备,不胜幸甚。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观者幸详焉。

  绍兴丁卯岁除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跟随做官的先父往来南北,徽宗崇宁二年来到东京开封府,居住在金梁桥西夹道的南面,我逐渐长大成人,因为正好居住在京城里天子脚下,太平日子很长久,人口众多,繁华富庶。年幼的儿童,只知道学习歌舞;头发斑白的老人,不知道战争的滋味。一年四季时令节日依次而至,各自有不同的观赏游玩之处: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下雪之际和开花之时,七月初七日的乞巧和九月初九日的登高饮酒,在金明池观看水军操练,以及在御花园游玩赏花。举目望去是用青漆涂饰的雕梁画栋及豪华精致的亭台楼阁,雕饰华美的门户悬挂着珠帘。装饰精致的马车竞相停放在京城的街道中,饰以珠宝的骏马争先恐后地奔驰在宽敞平直的道路上。黄金珠翠耀眼,轻罗薄绮飘香。新奇美妙的音乐伴随着欢笑在柳巷花街上飘扬,吹拉弹唱之声在茶坊酒馆中迥荡。八方荒远之地争相前来进贡,天下万国都能通达。汇集四海的珍奇之物,都归于市易务交易;会聚天下的奇异食物,全部在京城的厨房中。奇花异景遍布道路,不必仅限于春游才能看到;箫鼓之成在空气中喧闹,多少家彻夜欢颜。伎艺的精美奇巧使人惊讶万分,繁华奢侈的景象让人精神振奋。瞻仰天子的仪容,可在上元节之夜皇帝登楼观灯之时、皇帝亲临金明池检阅水军操练之际;或郊外祭祀天地、每年四孟的宗庙祭礼,这都是见到天子的好时机。经常能看到公主下嫁、皇子纳妃的热闹场面。修造宫室之精妙可以看朝廷创建的明堂,冶金铸铁之快捷如鼎鼐这样的器具可以立刻铸就。观赏登入乐籍的女妓可在办完衙门公事之后,或在参加皇宫宴会回来之时。注意朝廷变化可以观察皇帝召见登第进士之时,或在武将的替换和任命之际。我住在京城几十年,经常观赏游玩,从来没有厌烦满足的时候。

一日金兵进犯我国,战争爆发,我在靖康丙午的第二年,离开京城南下,逃避战火来到江南。心情孤寂无聊,渐入垂老之年。我默默回忆当年情景,京城里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风流倜傥,民间风俗和悦美好,一切都已成为惆怅遗恨。近来我和亲戚朋友会面,谈及过去的往事,那些年轻人往往随意轻忽、不以为然。我担心时间久远后,谈论东京风俗的人,会遗失当时的真实情况,那就太可惜了。我谨根据回忆记录下这些内容并编辑成书,大概可以使人打开这本书就能了解当时东京的繁华盛景。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而乐趣无限的传说,如今我追忆当年的情景,回首时怅然若失,岂不是从华胥之梦中醒来了吗。因此我把这本书命名为《东京梦华录》。

然而以京城的浩大兴盛,以及有我未经历过的事或没有到过的地方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所以这本书难免有所遗漏和阙失。如果乡里有见识者能够加以补充修订,使这本书更加完备周到,则我将感到不胜幸运之至。这本书的语言文字粗浅通俗,我之所以不加以文字修饰,是想让上上下下的人都能读懂这本书,通晓其中的内容,希望读者能理解我的这番用意。

绍兴丁卯岁除夕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注释

仆:谦辞,我

先人:亡父,作者著文时其父已去世,事后追忆,故云。

宦游:做官。

崇宁:宋徽宗赵佶年号(1102—1106)。

癸未:崇宁二年(1103)。

京师:首都。此指汴京。

卜居:古人用占卜选择居所,这里泛指择地定居。

金梁桥:汴河流经城内,有桥十三座。由西水门向东数第三座为金梁桥。

正当:正值。当,遇到。

辇毂(niǎn gǔ)之下:在皇帝所乘车轮下面,指京师地区。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可以插轴。

繁阜(fù):繁多。

垂髫(tiáo):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借指儿童或童年时期。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但:只。

班白:通“斑白”。鬓发花白。

相次:相继,一个接一个。

乞巧:旧时风俗,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穿针,称为乞巧。

登高:指重九(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风俗。

教池游苑(yuàn):指金明池、琼林苑的春季游赏活动。

天街:京城中皇帝巡行的街道,也称“御街”。

宝马:珠宝装饰之马。

御路:皇帝巡行的道路。

新声:新作的乐曲。

巧笑:美好的笑容。

柳陌花衢(qú):指妓院聚集之所,同“花街柳巷”。

按管调(diào)弦:指演奏各种音乐。按管,吹奏管乐。调弦,弹奏弦乐。

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

凑:会合。

咸:全部,都。

通:到达。

市易:买卖交易。

寰(huán)区:犹天下,指国家全境。

异味:异常的美味。

悉:全,都。

庖(páo)厨:厨房,这里指当时的饮食行业。

岂止,不仅仅。表示不确定。

箫鼓(xiāo gǔ):这里代指音乐声。

喧空:声音响彻云霄。

伎(jì)巧:即技巧。

天表:皇帝的容貌。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夜晚,即元宵。

拜郊:到郊外祭坛祭拜天地。

孟享:指初次祭祀。

公主下降:即公主“屈尊”下嫁。下降,结婚。

皇子纳妃:指皇子娶妻妾。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均在此举行。这里指当时的大庆殿。

鼎(dǐng):三足的金属容器。

鼐(nài):大鼎。

妓籍:指在籍的歌舞女艺伎。

府曹:指各不同官府衙门。

衙(yá)罢:办公完毕。

内省宴回:宫中或尚书省宴散而回。

变化:指地位、身份的改变。

举子唱名:举子中进士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

换授:改授官职。

烂赏:欣赏得烂熟。

迭(dié)游:多次游玩。

厌足:满足。

靖(jìng)康丙午之明年:即靖康丁未年(1127)。靖康,宋钦宗赵桓的年号(1126—1127)。

出京南来:离开汴京向南方逃来。

江左: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江左即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在今江苏省一带。

牢落:孤寂,无所寄托。

渐入桑榆(sāng yú):指渐至晚年。桑榆,《太平御览》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以桑榆喻日暮,又以喻晚年。

曩(nǎng)昔:过去,从前

浸久:渐久。

梦游华胥(xū)之国:《列子·黄帝》篇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后称追念往事为“梦华”。

目:称。

浩穰(ráng):宽广繁华。《汉书·张敞传》:“京兆典京师,长安中浩穰,于三辅尤为剧。”

乡党:乡、党均为古代基层行政单位。此犹言乡里。

宿德:年高有德者。

不胜幸甚:荣幸之极。幸,希望。

绍(shào)兴丁卯:即绍兴十七年(1147)。绍兴,宋高宗赵构年号(1131—1162年)。

除日: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日。

参考资料:

1、王水照,温泽远.《历代文选·宋辽金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355-357

2、林邦钧.《宋辽金元散文选注》.长沙:岳麓书社,1998:347-348

3、严文儒.《新译东京梦华录》.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4-5

赏析

东京即汴梁,北宋首都,“梦华”即黄帝梦华胥之国,书名中已见南渡后缅怀北宋盛时的情怀。文中先追忆汴京之繁盛,从人物繁阜和四季佳节着笔,极而扬之;继而转为靖康之后避地江左的情怀,又见抑之。一扬一抑,从“后生往往妄生不然”,则可见对苟安的不满和警示,非独抒发《黍离》之悲而已。此文善于以骈句铺排,又作长短变化,在前后对比中可见感情起伏的节奏。陈述虽多,却言简意赅。

“序”的文体特点,规定了对全书内容的概括性特征;序文作若的写作目的和心态,规定了序文的感伤主义情绪性特征。它不是巨室大户的炫富,而是破落户对往日锦衣玉食酸泪汪然的回忆。上述两种特征也具体规定了全文对衬型的结构框架,以靖康之难划出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域,在文中以“一旦兵火”为语言标记,前面文词艳丽,后面笔绪沉抑,对衬型的结构框架逼发出作者黯然神颓的感伤主义情怀。对比越强烈、越尖锐,黍离麦秀之思就越鲜明、越深刻。

一开始交代“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梁桥西夹道之南”,“宦游”后“卜居”是一种选择,选择京师是因其地繁华所致。时间和卜居地点交代得如此清楚明白,是为了说明《东京梦华录》及其序文是以作者的亲见亲闻为基础的,增添了描述的可靠性和真实感。“渐次长立”,虽说的是逐渐大了的年龄,但应与“太平日久”的时代相联系起来看,说明北宋经历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稳定繁荣期。从“正当辇毂之下”开始,文章就进入词富竞彩的描述字。“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譬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垂髻”和“斑白”对举,“鼓舞”与“干戈”互文,分别从两类层次的人物上说明,以“斑白之老,不识干戈”,说明承平日久;“垂髻之童,但习鼓舞”又暗含着“不识干戈”,这些都是稳定繁荣的具体表征。前述序文具有概括性特征,作者把全书的具体内容浓缩在序文之中。因此,序文的所有描述文字都经过了高度提炼,而提炼方式表现在语言形式上,不用散化,而用骈体,基本上一个语言单位就表示出一种景象,并不具有一定的外在逻辑联系,如同七宝流苏,驳杂纷呈,统一于对汴梁胜景的描述,是全方位的光束投射,集合在一个光点上。“时节相次,各有观赏”,总述一笔。“灯宵月夕,雪际花时”是泛指;“乞巧登高,教池游苑”是特指。然后,以凝炼而蘸满色彩的文词描述了喧闻而纷纷的景象。用“举目”统领下文,“楼”、“阁”、“户”、“帘”都是实在性物象,但作者却以“青”、“画”、“绣”、“珠”加以修饰,增添了感官印象性和色彩感。作者用“天街”、“御路”、“柳陌”、“花衙”、“茶坊”、“酒肆”,涵括了当时汴梁城的所有领域,繁声竞响,光影满目,既有图景描述,如“竞驻于天街”、“争驰于御路”,又有色彩点缀,如“金翠耀目”,且有声响渲染:“新声巧笑”、“按管调弦”。

然后,作者把笔墨推宕开去:“八荒争凑,万国咸通”,转入美食享用的描述:“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环区之异味,悉在庖厨。”不仅有美食果腹,而且身居京师,眼福匪浅。上而至于亲睹龙颜,下而至于“观妓籍则府曹衙署,内省宴回”,并能“看变化则举子唱名,武人换授”。所有这些描述,颇有点汉代大赋遗风,从九重之尊至勾栏瓦肆,尽行罗织;社会各领域,一齐展现,似为北宋汴京的百科全书,又似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只是一者是语言事实,一者以线条为媒介而已。作者铺张扬厉,河倾海溢,种种物象进跳在笔触之间,奔赴纸面,铺排在一轴硕大的平面画卷上。意象纷纭,又带有焰花发射的特征。衣食住行皆有,声色视听兼备,浓艳斑斓,堂而皇哉,视觉上令人饱餍,听觉上使人浮靡,犹不足以尽感官之满足。这是一种社会占有欲的统治心理反映。所以,作者一笔加以总括:“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它虽有汉赋风味,但无汉赋的臃肿和堆垛,物象的概括尚较简洁,语言的结构更见灵巧,以四字结构为主,又间以对衬性长句的调剂。不全用骈俪,首尾均出之一般散句。同时,它不是物象的横堆竖码,现象的滥撷乱取,而是字缝之间潜伏着浓重的情绪失落感。因此,笔锋一转,意象陡变,情绪暴落,“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桑榆”与前文“渐次长立”对应。处于凄寒环境、垂暮老境、牢落心境中,更易萌发思旧之念,便油然“暗想当年”。今昔的巨大反差,越回忆,则越会出现心理的不平衡和压迫感,因此,对衬型的环境、心境结构便汇拢到这里绾合起来:“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遂成为全书最有感伤意味的笔墨。

序文对全书内容作了提纲絮领的概括,所有描述各自在书中有具体体现;它不是纯然罗列现象,而是满含着沉痛情感的回顾,布满了愁云惨雾,奏出半是依恋半是挽歌的凄清曲,形成了全文概括性和情感性的结合特征。

参考资料:

1、吴功正. 半是依恋半是挽歌——《东京梦华录序》赏析,文史知识,1995,(3).

创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长驱中原,直捣汴京(今河南开封),掳掠徽、钦二帝及太妃、太子、宗室三千人,辇毂繁华、壮丽辉煌的宋都顷刻问烟消火灭,宗庙毁废,北宋宣告灭亡。大批臣民逃命南方,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的心幕上时时闪动着汴梁的富华景象,依依不尽地频频回首那餍足人心的生活。孟元老怀着对往昔的无限眷念和对现实的无限伤感,撰写了《东京梦华录》,此文是冠于书首的序文。

参考资料:

1、陈振鹏,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439

猜你喜欢
东京梦华录序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修造则创建明堂,冶铸则立成鼎鼐。观妓籍则府曹衙罢,内省宴回;看变化则举子唱名,武人换授。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

  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

  然以京师之浩穰,及有未尝经从处,得之于人,不无遗阙。倘遇乡党宿德,补缀周备,不胜幸甚。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观者幸详焉。

  绍兴丁卯岁除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张好好诗
唐代杜牧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丑奴儿慢·麓翁飞翼楼观雪

东风未起,花上纤尘无影。峭云湿,凝酥深坞,乍洗梅清。钓卷愁丝,冷浮虹气海空明。若耶门闭,扁舟去懒,客思鸥轻。

几度问春,倡红冶翠,空媚阴晴。看真色、千岩一素,天澹无情。醒眼重开,玉钩帘外晓峰青。相扶轻醉,越王台上,更最高层。

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鸾翼。更无人擫笛傍宫墙,苔花碧。

天相汉,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

田家语

庚辰(1040年,即康定元年)诏书,凡民三丁籍一,立校与长,号弓箭手,用备不虞。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责郡吏;郡吏畏,不敢辩,遂以属县令。互搜民口,虽老幼不得免。上下愁怨,天雨淫淫,岂助圣上抚育之意耶?因录田家之言次为文,以俟采诗者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诏书来,生齿复版录;

三丁藉一壮,恶使操弓韣。

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搜索稚与艾,惟存跛无目。

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

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

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孟元老

孟元老,(生卒年待考),号幽兰居士,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待考。宋代文学家。据《宋会要辑稿》及苏辙等人著作,可知他是北宋孟昌龄的族人孟钺,曾任开封府仪曹,北宋末叶在东京(今开封)居住二十余年。金灭北宋,孟元老南渡,常忆东京之繁华,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撰成《东京梦华录》,自作序。该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 孟元老的诗词 ► 孟元老的名句

作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