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句诗词暗上江堤还独立,水风霜气夜棱棱。

暗上江堤还独立,水风霜气夜棱棱。

出处

全诗

暗上江堤还独立,水风霜气夜棱棱。

回看深浦停舟处,芦荻花中一点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晚来停舟,独立在岸边,深秋的江面,江风霜气寒意袭人。

回望停船处,夜色中唯见船里透出的一点灯火。

注释

浦:水边。

棱(léng)棱:严寒的样子。

芦荻(dí)花:生长于低洼阴湿处或浅水中,秋季开白花。

参考资料:

1、师长泰.白居易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8:第155页

赏析

这首小诗首句写人,次句写景,结尾两句写回头去看浦中小舟。诗人夜泊江中,信步江堤,霜冷风凄,黑夜漆漆、只有泊舟处一点孤灯,透一点光亮,送一丝温暖。此诗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尤其后两句,似乎从旁人的眼中看自己的船,更增添冷峻感觉。全诗景象平易,自然天成,但在布局上又颇见匠心。诗写夜泊之景,不从夜泊之地写,而是选择了堤上回看的视角,使四句小诗显得极为婉曲。

一二句即紧扣题目,为下句铺垫,也为全诗伏笔。前两句描写诗人步出船舱,走上江堤,顿感江风寒冷刺骨,霜气凛冽袭人,并缀一叠词“棱棱”,不仅摹绘出江边秋夜的寒意,同时活画出诗人在江堤寒风中凄冷的情态。

三四句写诗人伫立寒风中的江堤上,“回看”“夜泊”处的情景。“回看”二字绝妙,且含蕴丰富,既有站立江堤寒风中对舱内温暖的眷恋,又有一片漆黑夜色中欲有所发现的意愿。结句“芦荻花中一点灯”,在景致变化中使诗人心情为之一振,由“水风霜气”一抑中,情调为之一扬。“芦荻花”照应第二句“水风霜气”。诗人回看“深浦停舟处”,为浓厚夜幕所笼罩,为茂密芦荻所遮蔽,漆黑模糊夜色深沉,那既不显眼又不足道的“一点灯”,俨然“黑暗王国中一线光明,诗人心目中一丝暖意”。“灯”前置以“一点”,正面写灯,侧面烘托,使夜色更浓更广,使深沉的夜色具有了视觉形象,是以明写暗艺术手法的巧妙使用,因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全诗二十八字,所烘托的景象,形象贴切地衬托出“浦中夜泊”的情景。景象平易,但却自然天成;布局巧妙,又独具匠心。写夜泊,选择了江堤上回看的独特视点,形象地写出了一个没有月色、连视觉也失去作用的秋夜。之所以说“独特”,是由于全诗视角不凡、立意不俗、选材别致、烘托深广,由第二句的感觉,到三、四句转向视觉。尤其是写与“夜”与“月”有关的诗,白居易作品中举不胜举,除了著名的《琵琶行》《燕子楼》之外,还有《村夜》《江夜舟行》《襄阳舟夜》《舟夜赠内》《雨夜忆元九》《曲江夜归闻元八见访》等等,一般写夜景离不开月色的烘托,有月才具备韵味,有月才景色绚丽,有月才使人留连,而《浦中夜泊》,没有月色,避开白描,用侧面烘托的独特视角,生动地写出了“浦中夜泊”的别致景象。

参考资料:

1、白居易.白居易集:三晋出版社,2008:第128页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公元815),白居易因上书请求缉拿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豪世要,被贬为江州司马。诗人于元和十年八月被赶出京都,九月抵达襄阳,之后浮汉水,长江,东达九江,在寂寞的长安至江州贬谪途中,写了许多小诗,如《舟中读元九诗》《江夜舟行》《江上吟元八绝句》《舟夜赠内》等。这首诗也是其中一首。

参考资料:

1、白居易.白居易集:三晋出版社,2008:第128页

猜你喜欢
浦中夜泊

暗上江堤还独立,水风霜气夜棱棱。

回看深浦停舟处,芦荻花中一点灯。

题情尽桥
唐代雍陶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午枕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展禽论祀爰居
先秦佚名

  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二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议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鲧障供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契为司徒而民辑,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雨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秽。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面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太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民质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今海鸟至,已不知而犯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知矣。夫仁者讲功,而知者处物。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问,非知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而避其灾也。”

  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文仲闻柳下季之言,曰:“信吾过也。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使书以为三策。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诗词 ► 白居易的名句

作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