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句诗词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

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

出处

全诗

木落悲南国,城高见北辰。

飘零犹有客,经济岂无人。

鸟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

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草木摇落,秋天肃杀气氛令人悲伤。在高高的城上,望到了北极星辰。

旅居他乡的人大有人在,经国济世难道就真的没有人了吗?

一旦有了机会,我就会像鸟儿顺着风,加速翱翔,像神龙一样,带雨归来。

我们相互协约共同努力,现在天地间正布满烽烟战尘。

注释

木落悲南国:草木摇落,秋天肃杀气氛令人悲伤。宋玉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木落:草木凋落。

北辰:北极星。

客:客子,旅居他乡的人。

经济:经国济世。《晋书·殷浩传》:“足下沉积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

相期:相约。

烽尘:烽火与烟尘。古代边防有战事,举烽火以报警;又战马奔驰,扬起烟尘,故以“烽尘”婉指战乱。

参考资料:

1、朱惠国选注.中国古典文学精品选注汇评文库 元明清诗、词、文: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第75-76页

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点明了时间、地点,勾勒出一幅清冷的秋景;接着,颔联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零在外的游客,把刘、杜二位友人比作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人才;颈联把刘、杜二人比作搏击长空的大鹏鸟和直上九霄的巨龙,进一步突出刘、杜二人的匡世救时的才能;尾联诗人与友人相互勉励,决心戮力同心,以解民于倒悬。诗为登高远望所感,既是勉友,也是自勉,表现出诗人对处于战乱之中的人民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希望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雄心。全诗语言朴实流畅,感情自然真挚,于昂扬中见沉郁。

首联“木落悲南国”,一个“悲”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同时也点明时在秋令。从《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可以想见,诗人是由草木零落想到美人迟暮、国事衰败因而发出悲叹。诗人站在高高的城楼上,仰望高空,只见众星环绕着北斗星旋转。这不禁使他想到孔子的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可是,现实是“登城望神州,风尘暗淮楚。江山带睥睨,烽火接楼橹。并吞何时休?百骨易寸土。”(《登西城门》)这句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

颔联由望中众星拱卫北辰引出登临者的思绪。诗人是一个有怀抱的人,曾道:“策勋万里,笑书生、骨相有谁曾许?壮志平生还自负,羞比纷纷儿女。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吐惊人语。风云无便,未容黄鹄轻举。”从这里可以设想,诗人此次出游的目的,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考察社会形势,以便待时而举;二是为了寻求志同道合的“经济”人才,共同实现理想。“经济岂无人”,既有“夫子自道”的意味,又含对刘将军、杜文学的期望,有力地表达了诗人的坚强信念。

接着诗人在颈联中写出了自己待时而举的愿望。“鸟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一旦有了顺风的时机,这只“风云未便,未容黄鹤轻举”的鸟儿,就会像添上新的翅膀一般翱翔。从这里可以看出生于乱世的高启,在对自己归宿的取舍上,是把火候看得老一些的。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张士诚即占领了他的家乡吴县,开始了对苏州十年的统治。当他的好友们纷纷投奔张氏幕府并且劝他仕张的时候,他却婉言谢绝了。这是由于“风云未便”,他不愿“轻举”的缘故。“龙归雨在鳞”,一朝风云际遇,诗人就要像神龙一样,行云行雨,比喻逢时奋进。

尾联“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诗人和刘将军、杜文学互相约好,一起努力,收拾这“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的烽火连天、战尘滚滚的局面。从这一联中可以看出,这位被“文字狱”腰斩的诗人,决不是那种放弃社会责任,坐等天下太平的“纷纷儿女”辈。

参考资料:

1、候健 李世凯 史继中主编.历代抒情诗分类鉴赏集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02月第1版:第984-986页

创作背景

元末明初,群雄并起,天下纷乱,给社会和百姓带来深重灾难。这种现实,促使高启写下一系列反映社会动荡,渴望天下安定的感乱诗,这首《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正是其中一首。

参考资料:

1、朱惠国选注.中国古典文学精品选注汇评文库 元明清诗、词、文: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第75-76页

猜你喜欢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咏芭蕉
清代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浣溪沙·燕垒雏空日正长

燕垒雏空日正长,一川残雨映斜阳。鸬鹚晒翅满鱼梁。

榴叶拥花当北户,竹根抽笋出东墙。小庭孤坐懒衣裳。

致酒行
唐代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拿云 一作:拂云 / 擎云)

无家别
唐代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高启的诗词 ► 高启的名句

作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