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句诗词鸳鸯秋雨半池莲。

鸳鸯秋雨半池莲。

出处

原文

酒冷灯青夜不眠。寸肠千缕、两相牵。鸳鸯秋雨半池莲。分飞苦,红泪晓风前。

天远雁翩翩。雁来人北去、远如天。安排心事待明年。无情月,看待几时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这不眠的夜晚,践行的酒因停杯已经冷了,幽幽的油灯发出残淡的光亮。不忍分离的恋人愁肠万缕,述说着相牵的心意,悲苦万分。待到天快亮时分,凄凉的秋风夹杂凄厉的秋雨漂打着莲花池,宛似红莲满含别泪,在为一对苦命鸳鸯的各自纷飞而哭泣。

送别的路上看到远天之上北雁翩翩南来,殊可恨的是雁南来而人北去,不由伤感地目送情人至天边尽头。虽然分别了,但还要把一腔心事安排妥当,希望团圆的日子就在明年。可是无情的月亮能圆,而有情的人等到几时才能团圆呢!

注释

灯青:谓灯焰显出低暗的青蓝色。

分飞:离别

翩翩:形容动物飞舞的样子。

赏析

遗山词中,恋爱相思之作不多。但他本是至情至性的人,一旦涉笔于此,便不让前人,其中的少数佳构,可臻周、秦之妙境,俨然是当行本色的儿女情长之作。本篇即其一例。

全词曲折有致而又层次井然地写出了一对多情恋人分别时和分别后的无限幽恨,创造出赏心悦目的深婉清丽境界。作者并没有故作腾挪跌宕和穿插起伏,而只是按时间和空间的推移,顺序自然的描述情人离别的过程及其痛苦心态。这使得此词活像一部抒情性极强的小剧。它结构完整,由以下三个优美的场次组接而成:

第一场,分离前的夜晚:酒冷灯青的斗室之中,一对通宵不眠的缠绵情侣;

第二场,依依惜别的清晨:秋雨淅沥,秋风凄厉,鸳鸯分飞,残荷带泪,不胜其哀惋之情;

第三场,分离后的刻骨相思:见雁飞而伤心,睹明月而生怨,始而盼望,继而发愿,终而彷徨,独行独坐,独酬独卧,竟至不可终日……。

这三个部分,细节真实,场面典型,情态生动,脉络清晰,贯串为一个整体,叙事与抒情融合无间,足见作者利用短小凝炼的形式以寄寓丰富复杂情感的高超技能。

我们所说的第一场,即上片的开头三句:“酒冷灯青夜不眠,寸肠千万缕,两相牵。”作者精心择取最有代表性和富于暗示性的事物来烘托离别前夜的凄苦情状。“酒冷”意味着饯别的筵席已放置了大半夜,但因双方心事重重,不断叙离情,而无暇宴饮,因此炙冷羹残,杯中物也久久闲在一边;“灯青”更显出长夜耿耿,四周寂寞,而男女主人公心境之凄凉,愈发不言而喻了。“寸肠相牵”与“夜不眠”相呼应,痴男怨女通宵缱绻的种种衷曲,借此而展现于字里行间,使人感到语淡情浓、言简意丰。

“鸳鸯秋雨半池莲,分飞苦,红泪晓风前”三句,比兴兼到,为我们描绘出了全剧中那魂销魄夺的第二场——秋晓分袂。“鸳鸯分飞”,既写凌晨开门惊走池宿鸟的实景,更象征情侣不幸分散,天各一方。“莲”既是池中实物,亦谐“怜”字,表明二人相爱不舍。“红泪”既形容莲花瓣上撒满秋雨的景致,又与“分飞苦”呼应,暗喻二位情人悲泣泪下,甚至渗和着血! 这里由于全用比兴手法,显得含蓄哀婉,毫无沾滞与落套之感。周邦彦《蝶恋花·晓行》中“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与此处所写,是同类场面,但两者一实写,一虚写;一正面展现,一侧面烘托;一用白描,一用比兴;艺术境界各臻妙境。

下片展现全“剧”的第三场,也可以说是尾声。分手后,出远门北上的自然是男方,留下来独守空闺的不用说是女方。下片即专写女方相思之苦与怨恨之深。这又分为三个小层次。首先是遥望北雁南飞而引发联想,怨天意之不公与情人之远去。秋凉了,连大雁都纷纷自北而南,来寻找温暖的落脚处;而人却偏偏向北而去,这不是太违背情理了吗?女主人公想到这里,不觉怨情弥天。她遥望远天,不断想着“远如天”的情人,真不知如何来安排漫长的孤栖日子。但想也无益,怨也无益,她只有转而盼望一年以后的重逢。这就是下片的第二个层次:“安排心事待明年。”写到此,一般来说词情已尽,不料下文波澜又起:“无情月,看待几时圆。”这就是说,人事多错忤,预先双方约定的明年相会未必能成为现实。于是女主人公对月起兴,发出了这痛彻心肺的最后一声长叹。月本无情之物,词人却煞有介事地骂它无情。这一骂,无理而有情,充分表现了相思女子曲折复杂的恶劣心绪。这第三个层次,摇曳生姿,使全词产生了有余不尽的韵味。

参考资料:

1、品诗文网

猜你喜欢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咏芭蕉
清代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浣溪沙·燕垒雏空日正长

燕垒雏空日正长,一川残雨映斜阳。鸬鹚晒翅满鱼梁。

榴叶拥花当北户,竹根抽笋出东墙。小庭孤坐懒衣裳。

致酒行
唐代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拿云 一作:拂云 / 擎云)

无家别
唐代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元好问的诗词 ► 元好问的名句

作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