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描写人物的比喻句,比喻句有三个关键部分,本体,喻体,相似点,通过下方描写人物的比喻句,来认识这三个重要部分。
她像一尊雕塑,老是那么个表情:不乐不忧,不慌不忙,不焦不躁。
她瞥了那人一眼,嘴撇得像个菱角。
在座的人全都受到他影响,一下子也都变得严肃起来。就像钢水突然落到冷水里,一下子整个脸都凝固了。
他在写字台前一坐就是一上午,好比一块铁被磁铁石吸住了一样。
她浅笑盈盈,眸子像浸在水里的墨晶石,又黑又亮。
走到跟前,他的眼珠像生了锈的锁心,再也转不动了。
不管别人怎样嘲弄他,他都像海里的礁石那样无动于衷。
爸爸两眼盯着我的"三好奖状",站立在那里出神,好像在看着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
她那白玉般的脸蛋儿泛出石榴花般的红晕,她陶醉在人们对她美貌的称羡中了。
他走起路来,总是背着手、低着头,那神情,好像在思索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他说到这里,激动极了,从脖子红到脸,太陽穴的青筋胀得像豆角一样粗。
两道眼光却像陽光一样温暖。
他仿佛受了莫大委屈似的,激动得脖子旁边的大动脉都看得见跳动。
他那双眼睛像拉开了闸门,泪水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那激动的神情,仿佛一位艺术收藏家在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幅价值连城的名画一样。
她说了没两句,那眼泪就像明亮的露珠一般滚落下来。
她浑身都带着感情,那感情像开了闸的洪水,从她的眼底、唇边溢了出来。
那不断头的泪水,像雨帘一般,流过她的面,头两边的枕头,湿了一大片。
那姑娘脸上冷不丁地绽出了笑意,满脸绯红,像一朵醉了的芍药花。
她的脸一下子红了,红得像一朵含苞的石榴花。
她脸色陰郁,眉心隆起,心像波涛中的小船起伏不定。
她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芒,就像山坡上绽开的山丹丹花一样。
那少女的心就像秋天绵绵的细雨,久也晴不起来。
他的眼睛、眉毛乱动,得意得像是在他脸上跳舞。
她的脸色忽然变得陰沉下来,眼神也黯淡了,就像晴朗的天空猛然遮上了一片乌云。
她那张皱纹纵横的脸,舒展得像绸缎一般,光闪闪的。
她整个脸仿佛蒙上了一层忧愁的面纱。
他的脸色,仿佛被一阵阵小风吹得云散天开,渐渐明朗起来。
忧愁,像蛛网似的,紧紧缠住了她。
近来,姐姐像吃过一枚"顺心丸",脸上老漂着笑影。
他们一个个愁眉苦脸,像久旱的庄稼一样没有精神。
他的眼睛里有了神采,额头和嘴角两旁深深的皱纹里似乎也蓄满了笑意,连一举手一投足都带着一种轻快的节奏。
一想起老头子,他下意识地抖了抖眉梢,但又立即一甩头,仿佛要甩脱那无名的烦恼。
她高兴得嘴角上翘,变成一弯月牙儿。
天气渐暖了,而他却像进入了严冬。不仅脸上陰冷,嘴巴也像冰封雪凝。
她那红润润的圆脸蛋,像溢满浆汁的苹果。
他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这股烦躁劲呀,就像脑子里有千军万马在闹腾!
他两只大手托着脑袋,那脑袋这时候看上去好像有几百斤重似的。你看,她那明亮的大眼睛,那天真活泼的笑脸,多么像一株茁壮成长的向日葵呀!
这时很难描绘他的脸色,瞬息之间,他那脸上就度过了春夏秋冬,经过了风霜雨露。
他的脸像刷上了一层白灰,死白死白的。嘴唇抖动着,似乎还想说什么,可终于什么也没说出来。
他那张脸皱缩得像个干瘪的茄子,不知怎么会那么愁闷?
他气瘪瘪地坐在一边,脸色白沙沙的,脑壳垂在胸前,好像不敢看人。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他们现在是黄瓜掉进盐缸里,全蔫了!
那姑娘惨烈一笑的表情,使我窥见了她内心莫大的悲哀。
她从外面走进来,脚步是那样缓慢,就像腿上带着两百斤东西似的,几乎抬不动了。
她脸色陰暗得像夏季乌云满布的天空一样,随时都会雨点似的落下泪来。
父亲厌恶地皱皱眉头,仿佛有一只癞蛤蟆爬到他的脚面上。
他好像伤了根的草,蔫溜溜地耷拉着脑袋。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