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含笑的花苞是三天前就有的,只是那时还是一粒小小的籽儿,我当时还以为她是一种无花的树木,没有开花就结了果。谁知两三日里,那籽儿却慢慢变大,破了青绿的外皮,露出了黄白的花苞。今天一早再次看她的时候,最大的几个花苞已经从尖端开了口子,分开几片花瓣来。含笑的花开得实在小气,本来花瓣也不大,还开成半开半合的样子,真有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京陵美女。正因为她的花开得小气,所以不太惹人注目,许多人经过她身旁的时候,虽然也晃眼一观,但并不十分留意她的美貌。这也难怪,谁还会放肆去掀开淑女的面纱,凑近了去细瞧她的娇容呢?要知道,那不但是不礼貌的举动,简直可以诬为猥亵的轻薄行为。
循香而去,只见两株含笑混迹在冬青等修剪整齐的灌木筑起的绿篱里。乳黄色的六片花瓣如点点明珠藏于叶下,花瓣微张半开且微微下垂,犹如含羞带怯的少女,矜持地、含蓄地、娇羞婀娜地"笑"着。宋代诗人邓润甫有诗云:"自有嫣然态,风前欲笑人。涓涓朝露泣,盎盎夜生春。"就是形容含笑花具有妩媚动人的嫣然美态,它清晨含苞泣露,入夜盎然芬芳,即使"泣泪"时也楚楚动人。宋赋—「含笑赋」序中曾撰曰「…南方花木之美,莫若含笑;绿叶素荣,其香郁然。可是因为孤陋寡闻,我对含笑一无所知,不但不知道南方花木之美莫若含笑,甚至不知道有名为"含笑"的花,如果不是那次在办公室的走廊里被含笑的奇香吸引并进而追问,我更不会知道含笑又名"含笑梅""香蕉花""烧酒花",怪不得那香气首先浸入你的味觉进而浸入你的嗅觉直至沁入你的肺腑,让你心醉神迷,心旌摇曳。据于对含笑花的花苞膨大而外苞行将裂解脱落时所采摘下的含笑花气味最为香浓的常识,忍不住摘了一朵一碰就落的花朵包入手帕。如果说抵达玫瑰的美丽多为娇艳的红颜,那么抵达含笑的美丽多为特有的香气。只是因为贪恋了那缕香醇浓久却不浊腻的香气,也不管"只有此花偷不得,无人知处自然香。"
含笑花为木兰科,又名:含笑美、笑梅、含笑梅、山节子、白兰花、唐黄心树、香蕉花。常绿性灌木或小乔木.小枝被棕色毛。初夏开花,色象牙黄,花的边缘有晕,散发出香蕉型的芳香味道。于3~5月盛开,花径约2~3公分,乳白色或淡黄色的花瓣通常为六片,花瓣常微张半开,又常稍往下垂,呈现犹如「美人含笑」似的欲开还闭之状。主产于南方各省诸如江西南部、广东、福建以及台湾一带之山坡地。在我国,含笑花古来即为众人熟稔喜爱的香花植物,其气味香醇浓久却不浊腻,并且也是极佳的天然香料,含笑花蕾味苦涩,性平,有去淤生新的药用功能,主治月经不调和月经过多。
春风劲吹时分,深藏于花圃之中的含笑花终于悄悄地绽开了笑脸!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水果般的甜沁。她叶细株矮,没有伟岸的身躯,却蓬蓬勃勃,默默地从心底里透出一缕缕沁人心脾的暗香,她的身上蕴含着春的诗意,弥漫着春的气息,它的绽放,它的清香.让我们沉浸着春天的欢快之中......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