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1、那天,看见一个老婆婆,穿着睡衣,睡衣很脏,躺在肮脏的地上,手缠着纱布。全身都破破烂烂。但她的眼,有说不出的沧桑,眉目之间流露出的,势不可挡。皱纹一条比一条深。完美地嵌在了老人脸上。
2、突然,我闻到了一股恶臭,随之而来的是一位看似年过古稀的老人,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味”呀!他漆黑“发亮”的脸被乱发遮着,身上的破布袋很沉,压得背都驼了。他一步一跛,来回的巡视着路面,寻找可用的东西。走到邮局前面,他不再低头寻找,而是打开了手中那破烂不堪的袋子,用那布满了像河沟一样皱纹的黑手在里面翻找着,从里面翻出一个透明袋,然后,一只手颤颤巍巍地伸进袋里,我看见那袋里是一个个吸过的烟头,短的有一到两厘米,长的也不过是五六厘米。他挑了一根短的出来,点燃并吸了起来。可能是站累了,他蹲了下来,可一只手却还紧紧地抓住身边的破布袋,怕它“不翼而飞”。他望着穿梭在自己面前的行人与车辆,眼里满是孤独与羡慕。
3、正走到阶梯的中间,突然一个小乞丐冒了出来,我被吓住了。只见脏兮兮的手上捧着一个塑料杯子。那杯子不大,却十分的干净,连一枚可怜的硬币也没有,只是拿着它的小手在微微的颤抖着。
4、不要认为乞丐与众不同。他们是人,七情六欲,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他们也有。但这丑陋的世界,让他们封存了那颗心,任谁,也融化不了。如果,说真的有什么与中不同的话,或许,他们比很多人都干净。
5、正当我扭回头来的时候,只见一双老茧横生的手,颤颤巍巍的捡起一个烟头,在我没看到他脸之前,我竟想到了一个相当熟悉的人物——“三毛”但更确切地来说,应该是“老三毛”才对。
6、顿时,我的心软了,看着他那可怜巴巴的样子,我把手伸进装钱的口袋。但是,母亲曾经说过的话清晰的回荡在我的耳际:孩子,你知道吗?有些乞丐是不能去可怜的,可能他们白天去乞讨,晚上说不定去哪里逍遥呢。
7、那天,我在公交站一边等车一边看书,一个乞讨的小姑娘进入我的视线,她有10岁左右,穿的很破旧,头发也乱糟糟的,好像很久没有梳洗过了,她手里拿着一个破碗,低着头,眼神怯怯的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股厌恶的感觉涌上心来,我决定打发她走开。
8、更令人注意的是他手里的那个塑料奶茶盒子,那破盒儿在他手里不停的颠着,从别人的神情来看,对他更多的不是同情,而是一种微微的尴尬,人人都看得出来,好像如果那乞丐要不到什么,是不会离开的。我再也不想看那种令人不爽的场面。
9、一身破烂肮脏的衣服,一根暗淡无色而又光滑的拐杖,体弱多病的身子正哆哆嗦嗦地向捐款箱那儿走去。
10、乞丐低着头,靠墙坐着,看不出任何表情。他,是在沉思,在回忆,还是在后悔,一切都令人费解,只能看见他身前用来乞讨的破旧不堪而又古老怪异的黑色帽子。他的衣服似乎一辈子都没有换过,原本洁白的上衣现在已成黑色的,短小得衣不蔽体,像几条破烂的布条拼成的。
11、很脏,乞丐很脏,很狼狈。也许他们的心比任何人的心都要干净。只不过被看似肮脏的外表所掩饰,也许不是掩饰,而是被忽略。
12、在大街上,处处都见到乞丐,以乞讨为生的乞丐,他们穿得衣衫褴褛,头发乱糟无章地生长,仿佛几十年未剪过一般。每一次我走过,都不会理睬。不只是我,我的父母、亲属,甚至全市都没有人理会他们肮脏的身影。
13、他穿得很干净,就是有点破旧罢了,背上则背了一个乌龟壳样式的背包。他背对着我,这正好让我看见那个书包的拉链坏了,里面整整齐齐的废纸都露出一个小角。一个大帽子“管”住了他那稍长的头发,只见他又捡起了一个烟头,有验收了一遍,又装进了他的口袋......
14、马路里,一个貌似乞丐的老奶奶,头发头三种颜色,黄,白,黑。而被他乞求的车子里的人,头发只有黑白两色。他视而不见,还朝外吐了口水。老奶奶一拐一拐地走了,连残留在衣服上的口水都懒得擦了。呵~在他们的世界,自尊早已无影无踪了。又或许,在心里的某个被重视却又被忽略的角落。
15、涂中,我看见旁边好多路人都在围着一个乞丐,我急忙叫妈妈停车,并把目光转移到了那个乞丐身上。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左腿是瘸的,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必须在人的搀扶下才可以行走,我便对他产生了同情之心。
16、那人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衣冠整洁,双膝跪地,黄色的头发遮住了大半张脸。手中端着一个缺了口的破瓷碗,面前摆着一张纸,纸的四角用几个小石块压着,上面写着:因家父得病,无钱治疗,故外出乞讨,请各位好心人帮帮忙。路人看了反应不一,有的说:“这孩子真的很可怜哪。”然后扔下几毛钱匆匆离去;有的人一脸轻蔑:“哼,一看就是个骗子”;有的人撇撇嘴,有的人朝地上吐唾沫,更多的人像是什么也没有看见,径直从他面前匆匆走过。
17、我开始打量起面前的这位沦落人来。他只有八九岁的样子,应该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啊,他的同龄人也许正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也许正在甜蜜的数着自己的压岁钱;也许……可他,却这么孤孤单单的一人在凛冽的冬风中乞讨。他的身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显得更单薄了,他的躯干在冬日的肃杀中显得更渺小了,可是又有多少人愿意为他停留?他是那么直挺挺地看着我,眼神里满是祈求。
18、我缓缓移动着步子,忽然,我感觉自己的脚下沉重了很多,我低头一看,是一个头发已经近似花白,而且衣衫褴褛,全身上下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从她那含糊不清的口音里,我得知她是向我来要钱的。
19、我惊呆了——这真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真相!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残疾人用自己的汗水默默地造福社会,他们中间有大名鼎鼎的千手观音、体育健儿,也有在小区里默默无闻、一瘸一拐的卖报人,而这个身体健全的人却为了金钱不惜出卖自己宝贵的尊严。我突然感觉到,那些残疾人的形象多么高大,而天桥下的“乞丐”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残疾人”。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