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景 [ 清代 ]

(1652—1715)清浙江钱塘人,字山公,一字少渠。诸生。十七岁学为古文。志在经世,又通经术,不信伪《古文尚书》,与阎若璩见解相同。康熙间,被荐鸿博,辞不就。工诗文,多表章节义之作。学者私谥文介先生。有《解舂集》、《樊中集》等。

黄南金 [ 清代 ]

黄南金,清道光年间(1821~1850)人士。生平不详。
宋荦

宋荦 [ 清代 ]

宋荦(1634年~1714年),字牧仲,号漫堂、西陂、绵津山人,晚号西陂老人、西陂放鸭翁。汉族,河南商丘人。官员、诗人、画家、文物收藏家。“后雪苑六子”之一。宋荦与王士祯、施润章等人同称“康熙年间十大才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宋荦奉诣入京师为康熙皇帝贺寿,被加官为太子少师,复赐以诗,回到家乡商丘。九月十六日卒,享年八十岁。康熙下旨赐祭葬于其家乡商丘,祟祀名宦乡贤,葬于西陂别墅(今大史楼村)。

李德仪 [ 清代 ]

李德仪,字吉羽,号筱䑳,又号小黁,新阳人。道光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读学士。有《安遇斋诗集》。

张大福 [ 清代 ]

张大福,字秉五,号醉白,新会人。乾隆壬午举人。有《醉白亭集》。

田延年 [ 清代 ]

田延年,字友羲,浑源人。同治壬戌举人,官长子训导。有《希达斋存稿》。

杜璞 [ 清代 ]

杜璞,字石渠,清无锡人,诸生,云川太史仲子,著有《半山阁诗集》。

张鸿仪 [ 清代 ]

张鸿仪,号企麓,元城人。康熙丁未进士,官永和知县。

陈廷桂 [ 清代 ]

陈廷桂,字子犀,号梦湖,又号花谷,和州人。乾隆乙卯进士,历官奉天府丞。有《香草堂诗略》。

孙云锦 [ 清代 ]

孙云锦,字心仿,号绣田,铜山人。道光乙酉拔贡,举孝廉方正。有《与我周旋斋诗集》。

洪禧 [ 清代 ]

洪禧,台湾县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恩科,分发山西试用知县。嘉庆十二年(1807)曾参与编修《续修台湾县志》,其中行谊与节孝得之于洪禧等人之见闻者多,其他如卷二之〈奇宠格传〉、〈穆和蔺传〉、〈万钟杰传〉及卷三之〈朱景英传〉等皆出于洪禧手笔。

汪鸣銮 [ 清代 ]

(1839—1907)浙江钱塘人,字柳门,号亭。同治四年进士。授编修。光绪间,官至吏部右侍郎、总理衙门行走。因主张巩固帝位,以奏对离间罪革职。还乡后,主讲杭州诂经精舍。

钱宝青 [ 清代 ]

钱宝青,字萍矼,嘉善人。道光辛丑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

陈仅 [ 清代 ]

(1787—1868)清浙江鄞县人,字馀山,号渔珊。嘉庆十八年举人,历任安康知县,宁陕厅同知。好读书,经史小学,皆有撰著,尤长于诗。有《群经质》、《竹林答问》、《继雅堂诗集》。

张日晸 [ 清代 ]

张日晸,初名日暄,字东升,号晓瞻,清镇人。嘉庆丁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云南巡抚。有《庶常集》、《编修集》。

刘正宗 [ 清代 ]

(?—约1661)明末清初山东安丘人,字可宗。明崇祯元年进士,授编修。入清,被荐为国史院编修,官至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坐事被劾论死,以衰老得免,旋病卒。

李调元 [ 清代 ]

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四川罗江县(今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调元镇)人。清代四川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与张问陶(张船山)、彭端淑合称“清代蜀中三才子”。李调元与遂宁人张问陶(张船山)、眉山的彭端淑合称清代四川三大才子。其中,张问陶成就最大,袁枚称其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彭端淑次之,诗名不彰;李调元第三。嘉庆本《四川通志》认为李调元:“其自著诗文集,不足存也。”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认为:“其自著童山诗文集亦不甚警策,词则更非所长。”
符曾

符曾 [ 清代 ]

符曾(1688—1760)清代浙派著名代表诗人。字幼鲁,号药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监生。著有诗集《赏雨茆屋小稿》,有仁和吴氏刻本流传,亦査慎行作序,序中引虞邵庵之言誉之为“性其完也,情其通也,学其资也,才其能也,气其充也,识其决也,性情子所自具矣”、又著有《春凫小稿》及《半春唱和诗》,(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王云锦 [ 清代 ]

王云锦(1657-1727),清代官吏。字宏骏,号海文。晚号古愚老人,榜名施云锦。又名顾云锦,江苏无锡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王赉 [ 清代 ]

王赉,字傅岩,清无锡人。癸巳进士,官中书舍人,著有《穆村近稿》。

安祥 [ 清代 ]

安祥,霁堂公,兰岩次子,清无锡人,太学生,恩赐八品衔。著有《清声阁诗草》。

李昌垣 [ 清代 ]

李昌垣,字长文,宛平人。顺治丁亥进士,历官侍读学士。
韩崶

韩崶 [ 清代 ]

韩崶(1758-1834),元和人(今江苏省苏州市)。字禹三,号旭亭、桂舲,别称种梅老人。室名还读斋、还读书斋、小寒碧斋。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廷试一等,分刑部。悉心读律,平反滇南盗案,升郎中。从谳诸省大狱,出为广东高廉道,历福建按察使、广东巡抚署总督、刑部尚书兼兵部尚书。以失察候际清案左迁,未几复补刑部右侍郎,以疾告归,与潘奕、石韫玉、吴玉松、陶澍合称为“沧浪五老”。
方苞

方苞 [ 清代 ]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凤仪里)人,生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六合留稼村)。桐城“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nài]、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晓青 [ 清代 ]

晓青,字确庵。主苏州华山方丈。有《高云堂集》。

茹棻 [ 清代 ]

(1755—1821)浙江会稽人,字稚葵,号古香。乾隆四十九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历充山东、山西、江南、顺天正考官,官至兵部尚书。著有《使兖》、《使晋》、《使楚》、《使南》、《使沈》等诗草。

谢元淮 [ 清代 ]

谢元淮,字墨卿,松滋人。历官广西右江道。有《养默山房诗录》。

陈文騄 [ 清代 ]

陈文騄,字仲英,晚号槁叟,大兴籍祁阳人。同治甲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安徽候补道。有《养福斋集》。

樊泽达 [ 清代 ]

樊泽达,字昆来,宜宾人。康熙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读。有《敬业堂集》。

史震林 [ 清代 ]

(1692—1778)江苏金坛人,字公度,号梧冈。乾隆二年进士。官淮安府教授。好禅,持长斋。工书法,善画树石兰竹,作诗不多,常有新意。有《西青散记》、《华阳散稿》、《诗稿》。
首页  39 40 41 42 43 44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