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尽四方高,万物知天曙。
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
君平久不返,康伯遁国路。
晓思何譊譊,阛阓千人语。
译文
星星刚刚隐退,天色渐渐明朗,拂晓至此降临,宁静就此打破,一天的喧嚣从此开始。
在滚滚红尘之中,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为谋生而劳作。
在名利富贵下没几个人不迷失本性,像严君平、韩康那样超脱飘逸的人再也无从寻觅。
清晨的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人们往往受享乐的诱惑,忘却了谋生的初衷。
注释
曙:晓,天刚亮。
荷(hè)担:用肩挑担。
君平:严君平,名遵,西汉高士,隐于市井,曾卖卜于成都,求糊口而自足,已研读《老子》自娱。
康伯:韩康,字伯休,东汉人,曾卖药于长安,守价不移,后遁入霸陵山。吴正子曰:晋有韩伯,字康伯,长吉误称。遁,一作“循”。
譊(náo)譊:喧闹争辩之声。
阛(huán)阓(huì):市场,集市。《古今注》云:“阛者,市之垣阓。阓,市门也。”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眼前市井众生的观感,但诗中绝没有那种慧眼看世界的达观,而更像是晨起(或者干脆一夜没睡)后对眼前劳碌营生所发的牢骚。
在这首诗中,诗人李贺看似没有出场,字里行间却都渗透着李贺的影子——他观望着为生计奔波忙碌的人们:“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看到这种景象,得道的隐者高上可能会淡淡一笑,矢志“独善、兼济”的人志士可能会激起建功立业、济助苍生的冲动,结营的市侩小人可能会盘算着应该如何去谋得个人名利,引车耕田的俗众可能会迫切地希望加入其中,开始他们的市井人生。唯有李贺站在人群的边缘,没有哪个人群是他真正的归属,他只是个观塑者。眼前的每一扇门似乎都向他敌开着,他都想推开看一看,但是每个房间都没有他的位置。他俨然是个无家可归的人,这个闹市对他来说无异空巷。
然而他没有退路。严君平与韩伯休那样的高士早已经远逝了。严君平以出世之心投入市井人生,承担了众生的”"人生导师”角色。康伯休以“高尚道德化身”的角色于市井,为避名而归隐,名声反而更噪。李贺不能效法严君平与康伯休中的任何一个。他想从平凡的市井人生中抽身出来,但他又不得不为了简单而严酷的生存不情愿地加入这个灰色的市井;他总在幻想着求取功名,但是功名却迟迟不肯光顾他,更谈不到像康伯休那样避名了。
参考资料:
1、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编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69-177
2、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60-562
3、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6-1027
4、吉新宏.观望者:现实秩序中的李贺.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52-56
5、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47
这是李贺对现实有所感慨而作的一组讽喻诗,非一时一地之作,当作于元和六年(811年)至元和八年(813年)李贺担任奉礼郎期间。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四首。
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
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四岁知姓名,眼不视梨栗。
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
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
不然神仙姿,不尔燕鹤骨。
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
青春妍和月,朋戏浑甥侄。
绕堂复穿林,沸若金鼎溢。
门有长者来,造次请先出。
客前问所须,含意不吐实。
归来学客面,闱败秉爷笏。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豪鹰毛崱屴,猛马气佶傈。
截得青篔筜,骑走恣唐突。
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
又复纱灯旁,稽首礼夜佛。
仰鞭罥蛛网,俯首饮花蜜。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
阶前逢阿姊,六甲颇输失。
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戍。
抱持多反侧,威怒不可律。
曲躬牵窗网,衉唾拭琴漆。
有时看临书,挺立不动膝。
古锦请裁衣,玉轴亦欲乞。
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
芭蕉斜卷笺,辛夷低过笔。
爷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况今西与北,羌戎正狂悖。
诛赦两末成,将养如痼疾。
儿当速长大,探雏入虎窟。
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