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词典义士
shì

义士

  • 拼音yì shì
  • 注音一ˋ ㄕˋ

  • 近义烈士
  • 词语解释

    义士[ yì shì ]

    ⒈  具有高尚的道德原则或有节操、情操的或有武士风度的人。

    嗟乎义士。——《汉书·李广苏建传》

    high-minded man;

    ⒉  支持正义、维护正义的人,支持公正的人。

    person who upholds justice;

    ⒊  有正义感的人,行为正当的或公正的人;有操行、明辨是非的人。

    righteous man;

    引证解释

    ⒈  恪守大义、笃行不苟的人。

    《左传·桓公二年》:“武王 克 商,迁九鼎于 雒邑,义士犹或非之。”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接舆妻》:“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
    宋 苏轼 《大臣论上》:“天下不幸而无明君,使小人执其权。当此之时,天下之忠臣义士莫不欲奋臂而击之。”

    ⒉  指侠义之士。

    《战国策·赵策一》:“赵襄子 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
    唐 司空图 《冯燕歌》:“魏 中义士有 冯燕,游侠 幽 并 最少年。”

    ⒊  旧指出钱赞助刻碑的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城东南有一碑,碑文悉破无验,惟碑背故吏姓名尚存:熹平 元年,义士门生 沛国 萧刘定兴 立。”
    清 翟灏 《通俗编·释道》:“汉 《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士某五百。义士盖但出财之人。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 宋太宗 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今之信士,即 汉 碑所称义士也。”

    ⒋  旧时官吏把其离任后来到其原辖地的士民,称为“义士”。亦称“义民”。

    国语辞典

    义士[ yì shì ]

    ⒈  守义不苟或品行超凡的人。

    《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
    《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倏降忽叛,变诈多端,百姓为之离心,义士为之切齿。」

    烈士

    ⒉  出财布施,慷慨乐助的人。宋太宗时为避御名,改称为「信士」。

    《通俗编·释道》引《金石文字记》:「汉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士某五百。义士,盖但出财之人,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宋太宗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

    相关词语